- 天一tiān yī
1.谓与天合而为一。 2.星名。 3.神名。 4.太岁的别名。
- 天一阁tiān yī gé
明代藏书楼。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右侍郎的范钦建于鄞县(今浙江宁波)。是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七万多卷,清叶后散失甚多,至建国初尚存一万三千卷。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丁tiān dīng/zhēng
1.天兵。
- 天上tiān shàng/shǎng
1.天空。
- 天上人间tiān shàng rén jiān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天上地下,惟我独尊tiān shàng dì xià,wéi wǒ dú zūn
惟:只有;尊:尊贵。佛家语。原是推崇释迦尼牟最为崇高伟大的意思。后形容目空一切,极端狂妄自大。
-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tiān shàng tiān xià,wéi wǒ dú zūn
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天上少有,地下难寻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
形容极其少有,珍贵。
- 天上无双tiān shàng wú shuāng
天上也没有第二个。
- 天上的市街tiān shàng/shǎng de shì jiē
诗歌。郭沫若作。1921年发表。天上的星星引起诗人的联想,好像天上也有一条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着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上闲游。作品想像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幻美的追寻。
- 天上石麟tiān shàng shí lín
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
- 天上麒麟tiān shàng qí lín
麒麟:传说的神兽。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 天下tiān xià
1.古时多指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全国。 2.指全世界。
- 天下一宗tiān xià yī zōng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 天下一家tiān xià yī jiā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 天下为一tiān xià wéi yī
指国家统一。
- 天下为公tiān xià wéi gōng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 天下为家tiān xià wéi jiā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 天下为笼tiān xià wéi lóng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 天下乌鸦一般黑tiān xià wū yā yī bān hēi
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 天下匈匈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 天下士tiān xià shì
1.才德非凡之士。
- 天下大乱tiān xià dà luàn
天下:指全国。到处都是灾荒战祸。形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tiān xià dà shì,bì zuò yú xì
细:细微。国家大事,必须由细微之处做起。
- 天下大势tiān xià dà shì
全国范围内总的形势或趋向。
- 天下大同tiān xià dà tóng
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也用以借指共产主义理想。
- 天下大屈tiān xià dà jué
屈:竭,天下财富耗尽。形容天灾人祸后,民穷财尽的情景。
- 天下大治tiān xià dà zhì
治:安定。国家政治形势安定。
- 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 天下奇闻tiān xià qí wén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 天下归心tiān xià guī xīn
天下百姓心悦诚服。
- 天下恟恟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 天下承平tiān xià chéng píng
国家持久太平。
- 天下文宗tiān xià wén zōng
指受天下众人尊崇的文章大家。
-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tiān xià wú bù sàn zhī yàn xí
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tiān xià wú bù sàn de yàn xí
事情总会有终结,热闹场面不会持续太久。
- 天下无不散筵席tiān xià wú bù sàn yán xí
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天下无双tiān xià wú shuāng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 天下无敌tiān xià wú dí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 天下无难事tiān xià wú nán shì
只要下定决心去做,天下没有不能达成的事。
-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庸人:平庸的人;扰之:自己扰乱自己。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天下母tiān xià mǔ
1.万物的始源。 2.全国的母仪。称颂皇后之词。
- 天下汹汹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 天下滔滔tiān xià tāo tāo
洪水弥漫,到处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也比喻某种低下的人或不好的风气到处都是。
- 天下独步tiān xià dú bù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 天下第一tiān xià dì yī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天下第一关tiān xià dì yī guān
1.山海关东城门。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得名。又借指山海关。
- 天下老鸦一般黑tiān xià lǎo yā yī bān hēi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 天下老鸹一般黑tiān xià lǎo guā yī bān hēi
老鸹:乌鸦。天底下的乌鸦都是一样的黑。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 天下脊tiān xià jǐ
1.比喻雄踞天下的北方高峻山脉。
- 天下莫敌tiān xià mò dí
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 天下鼎沸tiān xià dǐ fèi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水沸腾。比喻局势不安定,民心动荡。
- 天不作美tiān bù zuò měi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天不假年tiān bù jiǎ nián
假:给予。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 天不做美tiān bù zuò měi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天不变,道亦不变tiān bù biàn,dào yì bù biàn
道:道理,规律。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
- 天不怕,地不怕tiān bù pà,dì bù pà
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
- 天不慭遗tiān bù yìn yí
慭:愿;遗:留。天老爷不愿意留下这个老人。常用作对老人的哀悼之词。
- 天不慭遗一老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
慭:愿;遗:留。天老爷不愿意留下这个老人。常用作对老人的哀悼之词。
- 天不憗遗tiān bù yìn yí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 天不憗遗一老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 天不盖,地不载tiān bù gài,dì bù zài
形容罪恶极大,为天地所不容。
- 天不绝人tiān bù jué rén
天不使人处于绝境。常指绝处逢生或得救。
- 天不转地转tiān bù zhuàn dì zhuàn
指以后总有见面的机会。
- 天与人归tiān yǔ rén guī
与:赐予。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后比喻人心所向。
- 天业tiān yè
1.帝王之业。
- 天丝tiān sī
1.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的游丝。 2.仙女纺织用的丝线。
- 天tiān zhōng
1.天的央。 2.犹天﹐天半。 3.谓鼻之所在。
- 天之山tiān zhōng zhī shān
1.指鼻。参见"天"。
- 天之岳tiān zhōng zhī yuè
1.指鼻。
- 天天tiān zhōng tiān
1.指佛。天为人所尊﹐佛更为天所尊﹐故称。
- 天节tiān zhōng jié
1.端午节的别称。
- 天临tiān lín
1.上天照临下土。喻天子之治。
- 天主tiān zhǔ
见“上帝”。
- 天主国tiān zhǔ guó
1.指意大利。
- 天主堂tiān zhǔ táng
1.天主教的教堂。
- 天主教tiān zhǔ jiào
也称“罗马公教”。与正教、基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产生后不久,就逐渐分化为以罗马为心的西派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为心的东派教会。1054年两派正式分裂,西派教会自称“公教”,有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世纪时在西欧各国占统治地位。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产生脱离天主教的基督教新教后,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主要分布于意、法、比、西、葡、匈、波、美及拉丁美洲各国。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国,后断。明万历十年(1582年)耶稣会会士利玛窦到国,天主教再次传
- 天之僇民tiān zhī ruò mín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 天之天tiān zhī tiān
1.自然的本性。 2.喻事物之关键。
- 天之戮民tiān zhī lù mín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亦作“天之僇民”。
- 天之骄子tiān zhī jiāo zǐ
骄子:父母溺爱骄纵的儿子。老天爷的宠儿。原指强盛的北方民族胡人,后也指为父母溺爱、放肆不受管束的儿子。
- 天乐tiān lè/yuè
1.顺适天道之乐。
- 天乙tiān yǐ
1.即成汤。商朝的创建者。
- 天九tiān jiǔ
1.一种赌博。用牙牌三十二张﹐四人入局﹐各得八张﹐以大击小﹐牌分文武﹐文牌以天牌为尊﹐武牌以九点为尊﹐故名。
- 天九牌tiān jiǔ pái
1.赌博用具﹐即牌九牌﹐共三十六张﹐一般为四人共戏。
- 天书tiān shū
1.帝王的诏书。 2.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 天事tiān shì
1.谓上天对人事的反映。 2.泛指自然现象。
- 天云tiān yún
1.天空之云。 2.常以之喻高远。
- 天云山传奇tiān yún shān chuán/zhuàn qí/jī
篇小说。鲁彦周作。1979年发表。50年代,天云山考察队政委罗群受诬陷被打成右派分子,其女友宋薇迫于压力,与他分手,并嫁给了特区党委领导吴遥。宋薇的同学冯晴岚毅然与罗群结为夫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宋薇决心为罗群平反,却遭丈夫反对,两人感情破裂。共十一届三全会后,罗群终获平反,而饱受磨难的冯晴岚却与世长辞。
- 天井tiān jǐng
1.古代军事上称四周为山﹐间低洼的地形。 2.即承尘﹐藻井。屋顶梁栋间架木板为方形如井者。 3.星名。即井宿。 4.古代一种军事工事。守城者自上而下穿透敌地道为井﹐称天井。 5.院子;宅院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露天空地。
- 天井关tiān jǐng guān
1.又名太行关。在今山西晋城县南太行山顶﹐因关南有天井泉三处得名。形势险峻﹐当太行南北要冲﹐历代为兵争要地。宋靖康元年改称雄定关﹐元末亦名平阳关。
- 天井窑tiān jǐng yáo
也称“地坑窑”。窑洞的一种。流行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黄土地区。先在平坦的冈地上,凿掘方形或长方形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沿坑面开凿窑洞。深坑面积相当于庭院,俗称“地坑院”或“天井院”。坑院各面窑洞,一如地面四合院。院内挖有地沟或掘渗井排水。地坑边缘,筑矮墙防护。
- 天亡tiān wáng/wú
1.谓上天使之灭亡。语出《史记.项羽本纪》"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 天产tiān chǎn
1.指动物﹐如六畜之类。 2.天然出产;天然产物。
- 天京tiān jīng
1.谓京都。 2.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
- 天京保卫战tiān jīng bǎo wèi zhàn
太平军保卫都城天京(今南京)的战斗。1862年曾国荃率湘军主力围困天京,李秀成集结大军救援,但未能击破敌人重围。1864年7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冲入城内。太平军同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因众寡悬殊,天京失陷。
- 天亮tiān liàng
1.指太阳将要露出地平线﹐天空发出光亮的时候。 2.谓秉性贞信。
- 天亲tiān qīn/qìng
1.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血亲。 2.人名。即世亲。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瑜伽宗开创者无着之弟。
- 天亶tiān dǎn/dàn
1.《书.泰誓上》:"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蔡沈集传:"亶﹐诚实无妄之谓。言聪明出于天性然也。"后因谓帝王的天性为"天亶"。
- 天人tiān rén
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 2.天和人。 3.指仙人;神人。 4.特指天子。
- 天人三策tiān rén sān cè
1.《汉书.董仲舒传》载: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以"天人感应"说为其对策要旨﹐所对凡三﹐世称"天人三策"。说明"王者承天意以从事"﹐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絶其道﹐勿使并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仲舒所对﹐为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局面。
- 天人之分tiān rén zhī fēn
1.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合一"说相对立。强调"天道"与"人道"之别﹐亦即自然与人为的区分﹐认为"天"是自然﹐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主宰人间的治乱吉凶。战国时荀子首先提出这种理论。
- 天人之辩tiān rén zhī biàn
国哲学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在两者关系上,唯心主义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释为精神实体,认为天人感应,天能干预人事。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把天解释为物质的自然,认为天人的职能不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法则。
- 天人之际tiān rén zhī jì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 天人共鉴tiān rén gòng jiàn
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 天人合一tiān rén hé yī
1.国哲学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认为"天"有意志﹐人事是天意的体现;天意能支配人事﹐人事能感动天意﹐由此两者合为一体。战国时子思﹑孟子首先明确提出这种理论﹐汉儒董仲舒继承此说﹐发展为"天人感应"论。参阅《礼记.庸》﹑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 天人师tiān rén shī
1.释迦牟尼佛的别号。以其为天与人之师﹐故名。 2.指皈佛成正果者。
- 天人感应tiān rén gǎn yìng
感应:交感相应,指互相受对方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指自然现象可以显示人世灾祥。
- 天人相应tiān rén xiāng yìng
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
- 天人相感tiān rén xiāng gǎn
相感:交感相应,指互相受对方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指自然现象可以显示人世灾祥。
- 天人策tiān rén cè
1.指汉儒董仲舒对答武帝之策问。 2.泛指金殿对策。
- 天人胜处tiān rén shèng chù
胜:优越。无论在天上,还是在人间,都处于最好的境遇。
- 天人路隔tiān rén lù gé
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 天人际tiān rén jì
1.见"天人之际"。
- 天从tiān cóng/zòng
1.见"天纵"。
- 天从人原tiān cóng rén yuán
指事情的发展恰如所望。
- 天从人愿tiān cóng rén yuàn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天仓tiān cāng
1.星名。属西方七宿的娄宿。 2.相者术语。即天庭。
- 天仗tiān zhàng
1.天子的仪卫。借指天子。 2.天子狩猎用的兵仗器械。 3.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杖"。
- 天付良缘tiān fù liáng yuán
付:给予。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 天仙tiān xiān
1.天上神仙。 2.仙女。多比喻美女。
- 天仙子tiān xiān zǐ
又称“莨菪”。茄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特殊臭气。茎生叶椭圆形。夏季开花,漏斗状,黄色,有紫色脉纹。分布于国北部和西南部。叶和种子可入药,有镇痉、止痛作用。
- 天仙果tiān xiān guǒ
1.果木名。
- 天仙配tiān xiān pèi
戏曲传统剧目。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树》。黄梅戏整理本较有影响。
- 天仪tiān yí
1.谓天之光仪。 2.指天子的容仪。 3.上天规定的法度。
- 天价tiān jià
指极高的价格:这种房子的价格是每平方米六万元,堪称~。
- 天休tiān xiū/xù
1.天赐福佑。 2.指天子的恩庥。
- 天伦tiān lún
伦:人与人的关系。指父子、兄弟等的关系,泛指家庭:共聚天伦|天伦之乐。
- 天伦之乐tiān lún zhī lè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 天伦乐事tiān lún lè shì
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
- 天位tiān wèi
1.天子之位﹐帝位。 2.谓天帝之位。 3.天赐之职位﹐官位。
-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
吴楚:泛指长江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 天佑tiān yòu
1.上天佑助﹑佑护。
- 天体tiān tǐ/tī/bèn
地球大气外存在的一切集聚体。如太阳、月亮、星星和星云等。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旋涡状或弥漫状。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又出现一类与天然天体截然不同的“人造天体”。
- 天体运行论tiān tǐ/tī/bèn yùn xíng/háng lùn/lún
旧译“天旋论”。哥白尼论述日心说的专著。于1543年出版。全书共六卷。论述太阳居于宇宙心,地球与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描述天体的视运动,地球的公转,月球的运行及日月交食等。
- 天作tiān zuò
1.犹天造﹐天生。谓自然形成。
- 天作之合tiān zuò zhī hé
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tiān zuò niè,yóu kě/kè wéi ;zì zuò niè,bù kě/kè huó
1.见"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tiān zuò niè,yóu kě/kè wéi ;zì zuò niè,bù kě/kè huàn
1.亦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
- 天使tiān shǐ
基督教新教借用国原有语词,对《圣经》所说“上帝使者”的译称。认为天使由上帝所创造,负有服侍上帝、传达神旨、保佑义人等使命。不具物质形体,但在圣经故事常显现为人形。天主教则译为“天神”。
- 天保tiān bǎo
1.谓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郑玄笺:"保﹐安。尔﹐女也。女﹐王也。"后引申指皇统﹑国祚。《史记.周本纪》:"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张守节正义:"武王答周公云﹐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宫室﹐退除殷纣之恶。"《宋书.武帝纪》:"我世祖所以抚归运而顺人事﹐乘利见而定天保者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一说保﹐保斗﹐为古代车盖心轴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枢北极星﹐引申指人世政治心﹐如
- 天保九如tiān bǎo jiǔ rú
天保:《诗经·小雅》的篇名;九如:该诗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
- 天候tiān hòu
1.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地方的大气物理状态,如气温、气压、温度、风、降雨等。
- 天倪tiān ní
1.自然的分际。 2.多指自然之道。 3.犹天边。
- 天值地值tiān zhí dì zhí
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 天假tiān jiǎ/jià
1.上天授与。
- 天假之年tiān jiǎ zhī nián
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指能享其天年。
- 天假其便tiān jiǎ qí biàn
假:借。上天给予的缘分。指难得的好机会。
- 天假其年tiān jiǎ qí nián
假:给。愿意是天意让他生存下来。后多指天意使其延年益寿。
- 天假因缘tiān jiǎ yīn yuán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 天假良缘tiān jiǎ liáng yuán
假:借。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 天元tiān yuán
1.谓岁时运行之理。 2.周历建子﹐以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后世以周历得天之正道﹐谓之"天元"。 3.算法名。本古代九章方程﹐相当于今代数的一元方程式。宋秦九韶《数书九章》﹑元李治《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朱世杰《四元玉鉴》﹐都运用了这种算法。 4.谓至高无上。 5.围棋术语。指棋盘最心之交叉点。 6.日本最高级围棋手的荣誉称号。现国亦有此称号﹐始于1987年。
- 天兄tiān xiōng
1.洪秀全模仿基督教形式创立拜上帝会﹐称上帝为天父﹐自谓与耶稣同为上帝之子﹐因称耶稣为天兄。
- 天光tiān guāng
1.自然的智慧之光。 2.日光;天空的光辉。 3.指白昼。 4.喻君主。 5.犹天色。 6.晨光。 7.谓天亮。 8.谓天气。
- 天光云影tiān guān yún yǐng
天上的光亮、云朵映在水的影子。
- 天全tiān quán
1.谓保全天性。 2.谓天然浑成﹐无斧凿雕饰之迹。
- 天公tiān gōng
1.天。以天拟人﹐故称。
- 天公不作美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
天公:老天爷;作美:成全。老天爷不成全。形容事情很不顺利。
- 天公不做美tiān gōng bù zuò měi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天公主tiān gōng zhǔ
1.原为古代西北各族对唐公主之称﹐后回鹘等族亦以之称可汗之妻。
- 天公地道tiān gōng dì dào
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 天公玉戏tiān gōng yù xì/hū
1.称下雪。
- 天公絮tiān gōng xù
1.喻云。
- 天关tiān guān
1.犹天门。 2.指地势险要的关隘。 3.指宫廷。 4.星名。称角星。 5.星名。北辰。 6.星名。称春三月的斗星。 7.星名。称冬月的奎星。
- 天兵tiān bīng
1.天然的武器﹐指兽之齿﹑爪﹑角等。 2.神话指天神之兵。 3.旧称封建王朝的军队。 4.太平天国的军队称天兵。
- 天兵天将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 天兵神将tiān bīng shén jiàng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 天养tiān yǎng
1.谓大自然供给人们生活资料。
- 天军tiān jūn
1.帝王的军队。 2.称太平天国的军队。 3.星名。
- 天冠tiān guān/guàn
1.犹言宝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称。
- 天冠地屦tiān guān dì jù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 天冲tiān chōng/chòng
1.星名。
- 天凝地闭tiān níng dì bì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 天函tiān hán
1.自然界的秘密。
- 天分tiān fēn/fèn
犹天资。天生的智能:天分很高|天分平平。
- 天刑tiān xíng
1.上天的法则。 2.天降的刑罚。 3.特指宫刑。古以宦者星与宦官对应﹐故称。
- 天则tiān zé
1.犹天道。自然的法则。 2.天子的法令。
- 天力tiān lì
1.上天之力;上天所助。
- 天功tiān gōng
1.谓天的职任。 2.天的功绩。 3.古以帝王为天子﹐因用以称颂帝王的功业。 4.自然的功绩。 5.指天时的作用。 6.谓自然形成的工巧。
- 天动tiān dòng
1.谓天体的运行。
- 天助tiān zhù/chú
1.上天之佑助。
- 天匠tiān jiàng
1.天工神匠。
- 天区tiān qū/ōu
1.谓上下四方。
- 天医tiān yī
1.太医﹐御医。 2.仙医。亦指迷信所言天医日。
- 天半tiān bàn
1.犹言半空。
- 天华tiān huá/huà/huā
1.见"天花"。
- 天华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同“天花乱坠”。
- 天南tiān nán/nā
1.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 天南地北tiān nán dì běi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 天南海北tiān nán hǎi běi
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 天历tiān lì
1.历法。2.犹天命。指帝位。3. 太平天囯 的历法。公元1852年起施行于 太平天囯 管辖地区。
- 天厌tiān yàn
1.《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
- 天厨tiān chú
亦作“天廚”。1.星名。2.天庭的庖厨。3.皇帝的庖厨。
- 天发神谶碑tiān fā/fà shén chèn bēi
一名《天玺纪功碑》。三国吴碑刻。公元276年镌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因断为三截,俗称“三段碑”。相传为皇象所书。笔意在篆、隶之间,锋棱劲健有威。
- 天变tiān biàn
1.指天象的变异﹐如日蚀﹑星陨等。
- 天叙tiān xù
1.天然的次第﹑等级。
- 天口tiān kǒu
1.形容人能言善辩。 2.谓代天说话。 3.星宿名﹐即毕宿。
- 天可怜见tiān kě/kè lián jiàn/xiàn
1.犹言上天保佑。
- 天可汗tiān kě hàn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为对太宗表示拥戴。故尊之为"天可汗"。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后亦为西北各族对国皇帝的尊称。
- 天台tiān tái/tāi
1.山名。
- 天台女tiān tái/tāi nǚ/rǔ
1.谓仙女。相传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留住半年回家﹐子孙已历七世﹐乃知二女为仙女。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及《太平广记》卷六一引《神仙记》。
- 天台宗tiān tái zōng
国佛教宗派之一。陈、隋间僧人智顗创立,因住天台山,故名。以《法华经》为主要经典,奉为佛的最高最后说法,故也称“法华宗”。主张一切事相都是法性真如的表现,并用一念三千、三谛圆融加以发挥。唐、宋后分别传入日本、朝鲜。
- 天台山tiān tái/tāi shān
在浙江省东部天台、宁海、奉化等县市间。东北西南走向。为甬江、曹娥江、灵江分水岭。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风景如画,山峦竞秀,被誉为“山岳之神秀”。山上有隋代古刹国清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天台宗发源地。
- 天台路迷tiān tái lù mí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 天号tiān hào/háo
1.天子的名号。
- 天吃星tiān chī xīng
1.对好吃的人的戏称。
- 天各一方tiān gè yī fāng
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 天合tiān hé/gě
1.指父子兄弟等血亲关系。 2.犹言天作之合。
- 天后tiān hòu
1.唐高宗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宸妃(则天)为后。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2.道教神名。 3.即天妃。海神名。
- 天吏tiān lì
1.天子的官吏。 2.奉天命治民的人。
- 天君tiān jūn
1.旧谓心为思维器官﹐称心为天君。 2.主祭天神者。 3.称天神。
- 天听tiān tīng
1.上天的听闻。 2.帝王的听闻。
- 天启tiān qǐ
1.《左传.闵公元年》:"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史记.晋世家》作"天开"。裴骃集解引服虔曰:"以魏赏毕万﹐是为天开其福。"后多指上天的启示。
- 天吴tiān wú
1.水神名。
- 天吴紫凤tiān wú zǐ fèng
天吴:古代传说的水神,虎身人面,八头八足八尾;紫凤:古代传说的神鸟,人面鸟身,九头。泛指作为应急而用的古旧事物。
- 天呀tiān yā/ya
1.――用作感叹语表示惊讶,有时重复使用。如:我的天呀。如:天呀!天呀。
- 天味tiān wèi
1.犹至味。极言味之纯正。
- 天命tiān mìng
①上天的意志,泛指命运:天命难违|任凭天命。②指自然界的一种必然规律:制天命而用之。
- 天命攸归tiān mìng yōu guī
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亦作“天命有归”。
- 天命有归tiān mìng yǒu guī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 天命论tiān mìng lùn/lún
主张“天”即上帝的旨意和命令主宰人世一切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
- 天和tiān hé/hè/huó/huò/hú
1.谓自然和顺之理;天地之和气。 2.谓人体之元气。 3.天气和暖。
- 天咎tiān jiù
1.天灾。 2.上天的惩罚。
- 天咫tiān zhǐ
1.《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韦昭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因以指天道。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天咫》篇﹐叙天文异事。 2.《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杜预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后因以"天咫"为帝王所居之地。如震钧撰有《天咫偶闻》﹐述有关北京之事。
- 天哟tiān yō/yo
1.――用于温和的反对或有时表示惊奇。如:你能做得和他一样好,天哟。
- 天喜tiān xǐ
1.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日支和月建相合﹐如正月逢戌日﹐二月逢亥日﹐是为吉日﹐谓之天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 天器tiān qì
1.犹天性。
- 天囚tiān qiú
1.获罪于天的囚犯。 2.比喻受拘囿﹑束缚。 3.春秋时王室衰微﹐公羊家以周王为天囚﹐后用以贬称帝王。
- 天回tiān huí
1.天旋﹐天转。形容气象雄伟壮观。 2.指时光流逝。
- 天固tiān gù
1.谓形势天然险固。
- 天国tiān guó
1.宗教家谓神所统治﹑人死魂归的欢乐国土。常用以比喻理想的世界。 2.特指基督教所称的"上帝之国"。一般指以上帝为心﹐众得救灵魂安居之所。有时又指天堂﹐谓上帝的在天居所。 3.太平天国的省称。
- 天圣Tiān shèng
1.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公元1023―1032年)。
- 天地tiān dì/de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会。 2.犹天下。 3.指天地神灵。 4.犹境界﹐境地。
- 天地不容tiān dì bù róng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
- 天地主tiān dì/de zhǔ
1.指皇帝。
- 天地会tiān dì/de huì/kuài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对内称“洪门”。约创立于1674年。有小刀会、红钱会、哥老会等支派。会员多为农民、手工业工人和游民。曾在各地多次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后常为反动势力所利用。
- 天地剖判tiān dì pōu pàn
犹言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天地君亲师tiān dì/de jūn qīn/qìng shī
1.君﹐皇上;亲﹐双亲。旧时教育子弟﹐供一木牌﹐上写此五字﹐表示此五者依次为人生最须尊崇﹑服从者。
- 天地头tiān dì/de tóu/tou
1.书页上下两端的空白处﹐上边叫天头﹐下边叫地头。
- 天地开辟tiān dìkāi pì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 天地折tiān dì/de zhē/zhé/shé
1.犹言天诛地灭。
- 天地根tiān dì/de gēn
1.谓天地万物的根源。
- 天地桌tiān dì/de zhuō
1.拜祭天地时陈设香烛﹑供品的桌子。
- 天地母tiān dì/de mǔ
1.指皇帝之母。
- 天地神明tiān dì shén míng
指上天和神灵。
- 天地经纬tiān dì jīng wěi
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天地良心tiān dì liáng xīn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 天地诛戮tiān dì zhū lù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同“天地诛灭”。
- 天地诛灭tiān dì zhū miè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 天地长久tiān dì cháng jiǔ
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同“天长地久”。
- 天均tiān jūn
1.见"天钧"。
- 天坍地陷tiān tān dì xiàn
天坍塌,地下陷。形容剧烈的变动。
- 天坛tiān tán
在北京市区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祷丰年的地方。建于1420年。占地27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为圜丘和祈年殿两部分。圜丘为三层汉白玉石坛;其北有皇穹宇,高19米,单檐蓝瓦,镏金宝顶;其前有回音壁。祈年殿为三重檐镏金宝顶,高38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坼地裂tiān chè dì liè
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 天垂tiān chuí
1.犹天际。
- 天垓tiān gāi
1.天际﹐天边。
- 天垠tiān yín
1.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 天基tiān jī
1.指帝业;皇位。
- 天堂tiān táng
①某些宗教指善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与“地狱”相对:升入天堂。②比喻美好理想的生活环境:人们把苏杭喻为天堂。
- 天堂地狱tiān táng dì yù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天堑tiān qiàn/zàn/jiàn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比喻地势险要,不易通过:长江天堑|天堑变通途。
- 天堑长江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 天塌压大家tiān tā yā dà jiā
比喻普遍性的灾祸或压力,人人都得承受一分。
- 天塌地陷tiān tā dì xiàn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
- 天墀tiān chí
1.帝王宫殿的台阶。
- 天墟tiān xū
1.北面的天空。 2.泛称天空。
- 天墨tiān mò
1.天子的墨迹。
- 天墬tiān dì
1.亦作"天?"。 2.天地。
- 天壁tiān bì
1.高耸入天的崖壁。极言山崖峭壁之高。
- 天壍tiān qiàn
1.见"天堑"。
- 天壤tiān rǎng
①壤:土地。即“天地”:天地之间。②天地相去很远,比喻悬殊:天壤之别。
- 天壤之判tiān rǎng zhī pàn
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 天壤之别tiān rǎng zhī bié
壤:地。天和地,一极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 天壤之觉tiān rǎng zhī jué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 天壤之隔tiān rǎng zhī gé
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
- 天壤悬隔tiān rǎng xuán gé
比喻相差极远或相差极大。
- 天壤王郎tiān rǎng wáng láng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 天士tiān shì
1.通晓天文阴阳术数的人。汉武帝封方士栾大为天士将军。参阅《史记.封禅书》。
- 天声tiān shēng
1.天上的声响﹐如雷声﹑风声等。 2.指佛音。 3.比喻盛大的声威。
- 天外tiān wài
1.天之外。极言高远。 2.谓极远的地方。 3.谓意想不到之处。
- 天外有天tiān wài yǒu tiān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 天外飞来tiān wài fēi lái
天外:意料不到的地方。后指事情出乎意料地发生,凭空而来。
- 天大tiān dà/dài/tài
1.如天之大。谓极大。
- 天大地大tiān dà dì dà
形容极大。
- 天大笑话tiān dà xiào huà
能引人发笑的话题。
- 天天tiān tiān
1.犹言老天爷。重叠呼天﹐起加强语气作用。 2.每天。
- 天夭tiān yāo
1.天所伤害。 2.亦作"天祅"。古代所谓一种不祥的星象。
- 天头tiān tóu/tou
1.书页上端的空白处。 2.方言。犹天气。
- 天头地角tiān tóu/tou dì/de jiǎo/jué
1. 书面或册页上下两头的空白。
- 天夺tiān duó
1.为上天所褫夺。
- 天夺之年tiān duó zhī nián
上天褫夺其年寿。指不能享其天年。
- 天夺之魄tiān duózhī pò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 天夺其魄tiān duó qí pò
比喻人离死不远。同“天夺之魄”。
- 天奇地怪tiānqídìguài
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
- 天奬tiān jiǎng
1.君主的知遇之恩。
- 天女tiān nǚ/rǔ
1.天上的神女。 2.星名。即织女星。 3.燕的别名。
- 天女散花tiān nǚ sàn huā
原为佛教故事:天女散花以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花至菩萨身上即落去,至弟子身上便不落。后多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 天妃tiān fēi/pèi
1.海神名。亦称天后。
- 天妖tiān yāo
1.天所显示的灾异现象。
- 天姥tiān mǔ/lǎo
1.山名。在浙江省嵊县与新昌县之间。
- 天姬tiān jī
1.指公主。
- 天姻tiān yīn
1.皇家姻亲。 2.与仙人所结之姻亲。
- 天姿tiān zī
1.姿容。常指美艳的姿色。 2.指天然风姿。 3.天赋之资质;天然之材质。 4.犹言天性﹑秉性。
- 天姿国色tiān zī guó sè
天姿:天生的姿色;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 天威tiān wēi
1.上天的威严;上天的威怒。 2.指雷电。古人以其象征天之威怒﹐故称。 3.帝王的威严;朝廷的声威。 4.犹言神威。
- 天媛tiān yuàn/yuán
1.仙女。常指神话的织女。
- 天子tiān zǐ
1.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 天子妃tiān zǐ fēi/pèi
1.宋时民间称猫为天子妃。
- 天子无戏言tiān zǐ wú xì yán
指帝王说话算数。
- 天子气tiān zǐ qì
1.帝王头上显现的瑞气。旧谓帝王出生或活动的地方有此气。
- 天子门生tiān zǐ mén shēng
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或殿试第一名者。
- 天子魔tiān zǐ mó
1.佛教语。欲界第六天之主﹐常扰碍修行者。简称天魔。
- 天字一号tiān zì yī hào/háo
1.见"天字第一号"。
- 天字第一号tiān zì dì yī hào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 天孙tiān sūn/xùn
1.星名。即织女星。 2.指传说巧于织造的仙女。 3.泰山的别名。
- 天宁节tiān níng/nìng jié
1.宋时定徽宗诞辰为天宁节。
- 天宇tiān yǔ
宇:上下四方。指天空。也泛指天下:悠悠天宇旷。
- 天守阁tiān shǒu gé
日本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城廓建筑。是日本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建在各封建领国的卫城。为一周围环有壕沟和石垣的高楼,既是军事堡垒,又是封建领国的政治心和藩主权力的象征。大多建造在毛石砌筑的高台上,由大天守和若干小天守组成,内有武器库、粮库、投石洞、箭矢孔和铁炮孔等。
- 天安门tiān ān mén
在北京市区心。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1417年,称承天门。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有五个城门,门前有金水桥,上跨五座桥。桥前为天安门广场。城门上为九开间双层城楼,雄伟壮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此宣告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天安门广场tiān ān mén guǎng chǎng
国首都北京的心广场。在北京市心天安门前。原为皇城大门的前院,辛亥革命和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改建。现有的规模主要是从1959年改建后逐渐形成的。广场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为前门箭楼、正阳门、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长880米;广场东侧为国历史博物馆和国革命博物馆,西侧为人民大会堂,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万平方米。
- 天宗tiān zōng
1.指日月星辰。 2.指皇族。
- 天官tiān guān
1.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 2.借指吏部尚书。 3.泛指百官。 4.指官职。 5.天文;天象。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
- 天官赐福tiān guān cì fú
天官:道教奉天、地、水三神,亦叫三官,天官即其之一。旧时祈福消灾的吉利话。
- 天定tiān dìng
1.宿命论者谓人间的吉凶﹑祸福﹑贵贱等皆由天命所定﹐谓之"天定"。
- 天宛tiān wǎn/yuān
1.古兵家称周围高间低的地形。 2.指大宛马。
- 天宜tiān yí
1.谓合于天道。
- 天宝tiān bǎo
1.天然的宝物。 2.神名。即秦穆公所获之陈宝。
- 天宝君tiān bǎo jūn
即“元始天尊”。
- 天宝当年tiān bǎo dāng nián
比喻追忆往昔盛事。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唐王朝极盛之时。
- 天宠tiān chǒng
1.上天的恩宠。 2.皇帝的宠幸。
- 天室tiān shì
1.指天上星宿的布列位置。古代定国都﹑建宫室皆依之﹐故称。 2.指朝廷。
- 天宦tiān huàn
1.即天阉。
- 天宪tiān xiàn
1.谓朝廷法令。犹王法。
- 天宫tiān gōng
1.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天上的宫廷。 2.比喻绝佳的生活环境。 3.星垣。
- 天宰tiān zǎi
1.指宰相。
- 天害tiān hài
1.犹天灾。
- 天家tiān jiā/gū/jie
1.对天子的称谓。 2.指帝王家。
- 天容tiān róng
1.天老和容成的并称。二人相传为黄帝时的术士。晋陶潜《述酒》诗:"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逯钦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颜。
- 天宽地窄tiān kuān dì zhǎi
形容天下难有容身的地方。
- 天寒地冻tiān hán dì dòng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 天对tiān duì
1.犹言配天。谓祭天地以祖先配享。
- 天寿tiān shòu
1.犹言天年。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 天寿节tiān shòu jié
1.金元时以天子的生日为天寿节。
- 天将tiān jiāng/jiàng
1.谓天上神将。 2.大将的美称。 3.太平天国官名﹐低于王一级。
- 天尊tiān zūn
1.道教对所奉天神最高贵者的尊称。如元始天尊﹑玉皇天尊等。 2.佛教称佛为"天尊"。
- 天尺五tiān chǐ/chě wǔ
1.《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汉韦曲杜曲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 2.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
- 天尽头tiān jìn/jǐn tóu/tou
1.天边。指极遥远的地方。
- 天居tiān jú
1.住在天上。形容天子居处华贵。 2.指天子居处。 3.天地神灵的居处。
- 天届tiān jiè
1.古时统治者谓禀承天意实行诛伐。语本《诗.鲁颂.閟宫》:"致天之届﹐于牧之野。"
- 天属tiān shǔ/zhǔ
1.天性相连。《庄子.山木》:"或曰:'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后因称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为"天属"。
- 天山tiān shān
1.山名。(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杭爱山脉。北魏太延四年(公元438年)拓跋焘击柔然﹐从浚稽山北向天山﹐即此。(2)唐时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也称白山﹑折罗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县;西州﹐今吐鲁番盆地一带。参阅《元和郡县志.伊州》﹑《太平寰宇记.伊州》。 2.亚洲部的大山系。横贯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西端伸入苏联亚细亚。全长2500公里﹐宽250-300公里﹐为塔里木﹑准噶尔两盆地的分界。系由数列东西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
- 天山天池tiān shān tiān chí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县天山博格达峰麓。面积4.9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980米,湖深90米。由高山融雪汇集而成。湖水清澈,绿如碧玉。四周雪峰环抱,云杉参天,景色秀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天山山脉tiān shān shān mài
亚洲著名高山。横贯国新疆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分界。海拔3000~5000米。著名高峰有托木尔峰(7435米)、汗腾格里峰(6995米)等。多冰川。山间有陷落而成的盆地和谷地。国西北重要林区和高山牧场。
- 天山牧歌tiān shān mù gē
诗集。闻捷著。1956年出版。收抒情诗、叙事诗歌三十九首。描写天山脚下的草原风光,歌颂新疆各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格,以及青年男女热烈的爱情生活,语言优美,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和强烈的民族色彩。
- 天崄tiān xiǎn
1.谓地势天然险要。
- 天崩地坍tiān bēng dì tān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 天崩地坼tiān bēng dì chè
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 天崩地塌tiān bēng dì tā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 天崩地裂tiān bēng dì liè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 天崩地解tiān bēng dì jiě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 天崩地陷tiān bēng dì xiàn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 天工tiān gōng
1.天的职任。古以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职事。 2.天然形成的工巧。与"人工"相对。
- 天工人代tiān gōng rén dài
天的职责由人代替。
- 天工开物tiān gōng kāi wù
国明代科学技术名著。宋应星著。十八卷,分三编。详尽记录了明代期到末年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状况,并附有大量生动翔实的插图。上编包括谷类和棉麻栽培,养蚕,缫丝,染料,食品加工,制盐,制糖等;编包括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黄,榨油,制烛,造纸等;下编包括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曲药的制造,珠玉采琢等。
- 天巧tiān qiǎo
1.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 天差地远tiān chā dì yuǎn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 天市tiān shì
1.星名。
- 天师tiān shī
①古代称有道术者。据《庄子·徐无鬼》载,黄帝称襄城童子为“天师”。②东汉时称“传道者”。《太平经》卷三十五:“今天师为王者开辟太平之阶路,太平之真经出。”③指天师道(即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和他的子孙。公元307-312年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境内),尊张道陵为“正一天师”,后世对他和他的子孙因有“张天师”的称号。
- 天师符tiān shī fú
1.旧俗端午日以黄纸盖以朱印﹐绘天师﹑锺馗像或五毒符咒﹐粘于门以避祟恶﹐谓之天师符。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师符》。
- 天师艾tiān shī ài/yì
1.宋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张天师像﹐以艾为须﹐称天师艾。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一引《岁时杂记》。
- 天师道tiān shī dào
即“正一道”。
- 天帚tiān zhǒu
1.《初学记》卷八引《荆州图副记》:"天门角上石生倒垂下一竹拂﹐谓之天帚。"因以称山野倒拂的树木为天帚。
- 天帝tiān dì
1.指上帝。 2.皇帝。 3.星名。又称帝星﹐北极五星之最明者。
- 天常tiān cháng
1.天的常道。常指封建的纲常伦理。
- 天幕tiān mù
1.天。天空如幕覆盖大地﹐故称。 2.帐篷。 3.舞台后面悬挂的大布幔﹐演剧时配合灯光以表现天空景象。
- 天干tiān gān/gàn
也称“十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传统常用作表示次序:天干与地支相配是古代纪年的方法。
- 天平tiān píng
用来称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根据杠杆原理制成。一般分粗天平和分析天平两大类。前者如托盘天平,后者如普通分析天平、自动分析天平、光电分析天平等。按称量范围又可分常量分析天平、微量分析天平及半微量分析天平等。
- 天平地成tiān píng dì chéng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 天平山tiān píng shān
1.山名。在江苏苏州市西﹐位于灵岩山﹑支硎山之间。山高顶平﹐多林木泉石﹐有一线天﹑白云泉﹑高义园﹑望湖台等名胜。
- 天年tiān nián
人的自然寿命:终其天年|尽其天年。
- 天年不测tiān nián bù cè
指意外的死亡。
- 天年不遂tiān nián bù suì
指未享天年。
- 天年不齐tiān nián bù qí
指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
- 天幸tiān xìng
1.天赐之幸;侥幸。
- 天庄tiān zhuāng
1.指京师。
- 天庆tiān qìng
1.上天的赐福。
- 天序tiān xù
1.帝王的世系。 2.上天安排的顺序﹐自然的顺序。 3.晋鼓吹曲名。傅玄据古曲《芳树行》改制而成。参阅《晋书.乐志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四.晋鼓吹曲》。
- 天库tiān kù
1.朝廷的府库。 2.星名。也称库楼。库六星﹐楼四星。在二十八宿之外。
- 天应tiān yīng/yìng
1.上天的感应﹑显应。
- 天底tiān dǐ
1.从观测者垂直向下与天球的交点或与天顶相距 180°的点。
- 天底下tiān dǐ/de xià
1.犹言世界上。
- 天庖tiān páo
1.天帝的庖厨。 2.天子御膳房。
- 天庙tiān miào
1.庙堂。 2.星名。即营室。
- 天府tiān fǔ
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4.指朝廷。
- 天府之国tiān fǔ zhī guó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 天府之土tiānfǔzhītǔ
天府:天生的仓库;土:土地,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 天庥tiān xiū
1.上天的庇佑。
- 天度tiān dù/duó
1.周天的度数。古代天文学划分周天区域的单位。 2.天子的胸怀。
- 天座tiān zuò
1.帝座。指天子。
- 天庭tiān tíng
①天帝的宫廷。也指皇帝的宫廷:大闹天庭|惊春入天庭。②两眉之间的部位:天庭饱满。
- 天庾tiān yǔ
1.星名。 2.国家的仓廪。
- 天廐tiān jiù
1.皇家养马处。 2.泛指帝王畜养其他动物处。 3.星名。
- 天廷tiān tíng
1.见"天庭"。
- 天开tiān kāi
1.谓天予开发﹑启示。 2.指日行北归﹑阳气复生。
- 天开图画tiān kāi tú huà
上天展示出来的图画。形容秀丽的自然景色。
- 天开地辟tiān kāi dì pì
犹言开天辟地。
- 天开眼tiān kāi yǎn
1.谓苍天有眼﹐报应分明。 2.一种奇异天象的俗称。
- 天式tiān shì
1.自然法式﹐自然规律。
- 天弓tiān gōng
1.星名。又称弧矢。 2.虹的别称。以其弯曲如弓﹐故名。
- 天弢tiān tāo
1.谓天然的束缚。
- 天弧tiān hú
1.星名。亦称弧矢﹐属于南方七宿的井宿。凡九星(汉时谓有四星)﹐形如弓弧。正对天狼星而有光﹐古人以为主弭兵盗。 2.星名。亦称弧矢﹐属于南方七宿的井宿。凡九星(汉时谓有四星)﹐形如弓弧。弧矢动移不如常而现角芒﹐古人以为主兵盗。
- 天彝tiān yí
亦作“天彜”。犹天理,天常。
- 天形tiān xíng
1.天生的形态;天然的形体。 2.指天体的形态。
- 天征tiān zhēng
1.天子的征伐。
- 天律tiān lǜ
1.天时变化的节律。 2.天然的音律。 3.天界的律令。
- 天得tiān dé/děi/de
1.谓得之于天﹐天然具备。
- 天德tiān dé
1.天的德性。
- 天心tiān xīn
1.犹天意。 2.君主的心意。 3.本性﹐本心。 4.天空央。
- 天忌tiān jì
1.谓上天所禁忌之事。 2.《淮南子.天文训》:"虹﹑蜺﹑彗星者﹐天之忌也。"后称虹曰天忌。
- 天志tiān zhì
1.天下之明法。 2.天的意志。
- 天忧tiān yōu
1.谓担忧天坠。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
- 天怀tiān huái
1.出自天性的心怀。
- 天怒tiān nù
1.暴风疾雷等﹐古人谓之天怒。 2.天子之怒。
- 天怒人怨tiān nù rén yuàn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天怒民怨tiān nù mín yuàn
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天思tiān sī/sāi
1.天赋的才思。
- 天性tiān xìng
1.犹天命﹐指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运。 2.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
- 天怨tiān yuàn
1.上天怨怒。
- 天怪tiān guài
1.云气的不正常变化。古人据以测吉凶。
- 天恩tiān ēn
1.指帝王的恩惠。 2.泛指极大的恩德。
- 天恩祖德tiān ēn zǔ dé
天恩:皇恩;祖德:祖宗的荫德。皇上和祖宗的恩德。
- 天患tiān huàn
1.天灾。
- 天悬地隔tiān xuán dì gé
悬、隔:距离远。比喻相差极大。
- 天情tiān qíng
1.天然的情性;自然的情感。 2.犹天理﹐天意。 3.天子的恩情。
- 天惊石破tiān jīng shí pò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 天惠tiān huì
1.帝王的恩惠。 2.上天的恩惠。
- 天愁地惨tiān chóu dì cǎn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多用作渲染气氛)。
- 天意tiān yì
1.上天的意旨。 2.帝王的心意。 3.自然的意趣。
- 天慈tiān cí
1.皇帝的慈爱。
- 天慧tiān huì
1.天赋的智慧。
- 天戈tiān gē
1.帝王的军队。 2.星名。
- 天成tiān chéng
1.谓合于自然。 2.不假人工﹐自然而成。
- 天成地平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天戒tiān jiè
1.谓上天给予的儆戒。 2.谓天性戒绝某些嗜好﹐如饮酒等。
- 天战tiān zhàn
未来战争可能发生于外层空间的军事对抗。包括外层空间、外层空间与地面和水面、空之间的进攻和防御。是陆战、海战、空战的延伸。
- 天戮tiān lù
1.谓上天的诛戮。
- 天扃tiān jiōng
1.天门。喻朝廷。
- 天扉tiān fēi
1.天门。 2.帝王宫殿的门。借指朝廷。
- 天才tiān cái
①特殊的智慧和才能,也指有天才的人。天才是存在的,但天才不是天赋的,主要靠后天的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②长篇小说。美国德莱塞作于1915年。尤金·威特拉是一位有艺术天才的青年画家。他的初期作品有批判现实的进步倾向。然而在“为金钱而艺术”的思想腐蚀下,他日趋堕落,不仅抛弃了健康的艺术,而且养成好色恶癖,最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 天才论tiān cái lùn/lún
认为是“生而知之”的天才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理论。在认识论上,认为人的知识、才能是先天就有的;在历史观上,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创造的。
- 天打雷击tiān dǎ léi jī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
- 天打雷劈tiān dǎ léi pī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 天打雷轰tiān dǎ léi hōng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 天报tiān bào
1.《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后因以"天报"谓上天对人为善作恶的不同报应。
- 天拔tiān bá
1.谓卓然超绝。
- 天拙tiān zhuō
1.天生拙直。
- 天择tiān zé/zhái
1.谓自然选择。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的学说。
- 天挺tiān tǐng
1.谓天生卓越超拔。
- 天损tiān sǔn
1.自然的损伤。
- 天授tiān shòu
1.上天所授。 2.引申指与生俱有的秉赋。
- 天授地设tiān shòu dì shè
指天然形成。
- 天揖tiān yī
1.一种拱手礼。
- 天摇地动tiān yáo dì dòng
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 天摧地塌tiān cuī dì tā
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亦形容巨大声响。
- 天放tiān fàng
1.放任自然。
- 天政tiān zhèng
1.谓自然的制约犹如政令﹑律令。也指天的职能。
- 天敌tiān dí
1.天然的仇敌。自然界某种动物生性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前者就是后者的天敌。如猫是鼠的天敌﹐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虫的天敌。
- 天教tiān jiào/jiāo
1.上天示意﹐以为教诲。
- 天数tiān shù/shǔ/shuò
犹天命。上天安排的命运,多用于灾难等事:惨遭不幸,也是天数。
- 天文tiān wén
有关日、月、星等天体的自然现象的通称。
- 天文单位tiān wén dān/shàn/chán wèi
度量太阳系内天体间距离的基本长度单位。是天文常数之一。以符号a.u.表示。太阳至地球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1984年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天文单位的具体长度定为1.49597870×10^11米。
- 天文卫星tiān wén wèi xīng
用于观测宇宙天体和其他宇宙物质的科学卫星。按观测目标分,有以观测太阳为主的太阳观测卫星和以探测太阳系以外的天体为主的非太阳探测天文卫星。按卫星上所载科学仪器的观测波段分,有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天文卫星。运行轨道多为圆形或近圆形,高度为数百千米,但不低于400千米。第一颗天文卫星是美国于1960年发射的“太阳辐射监测卫星”。
- 天文台tiān wén tái/tāi
对天体进行观测与研究的专门机构。主要从事观测天象,测定天体位置和距离,编制天文历表,进行授时,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以及天体的成因和演化等工作。
- 天文地理tiān wén dì lǐ
泛指知识、学问。
- 天文坐标tiān wén zuò biāo
①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坐标系。有两个坐标值,即天文经度,常以λ表示;天文纬度,常以φ表示。②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的坐标系。包括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和银道坐标系四种。
- 天文学tiān wén xué
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及其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分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空间天文学和天体地质学等。天文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很广,如编制历法、授时、测定方位等。国是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彗星等天文现象的记录,都以我国为最早。
- 天文学大成tiān wén xué dà/dài/tài chéng
书名。托勒密的主要著作。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总结。全书共十三卷。论证大地为球形,讨论太阳运动和各种年的长度,月球的运动和不同周期的五大行星的运动,并叙述星盘与天球仪的制造,日月食的计算等。
- 天文导航tiān wén dǎo háng
观测天体,确定飞行器或船舶的位置或航向的导航方法。测量天体相对于飞行器(或船舶)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即可计算出飞行器(或船舶)的位置和航向。观测设备有六分仪、天文罗盘和星体跟踪器。这种导航无需地面配合,不受电磁场干扰,不发射电波,隐蔽性好,定位、定向精度高,定位误差与时间无关。应用广泛。
- 天文年历tiān wén nián lì
刊载一年天体坐标和天象活动的表册。包括有太阳、月球、大行星和基本恒星等不同时刻的位置;日食、月食、月掩星、日月出没及晨昏蒙影等天象资料和辅助用表。《国天文年历》由紫金山天文台编算。
- 天文数字tiān wén shù zì
表示极大的数字。
- 天文望远镜tiān wén wàng yuǎn/yuàn jìng
观测天体用的光学望远镜。由物镜、目镜和镜筒等组成。按物镜不同,可分为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和折反射望远镜三类。能收集天体发出的光线,经物镜所成的天体实像可进行目视观测;现常用各种接收设备,如光电管、光电度计等,代替目视观测。
- 天文潮tiān wén cháo
只考虑天文(月球和太阳)因素引起的海洋潮汐。由月球引力产生的称为“太阴潮”;由太阳引力产生的称为“太阳潮”。因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月球引潮力约为太阳引潮力的2.17倍。故海洋潮汐现象以太阴潮为主。
- 天文生tiān wén shēng
1.古代观测天象﹑推算时日的官吏。唐代司天台有天文生六十人。明清属钦天监。清制﹐食俸天文生﹐满﹑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二十四人。食粮天文生﹐汉五十六人。 2.旧指占卜吉凶﹑选择日子﹑勘察风水的人。
- 天文钟tiān wén zhōng
1.确定时刻的主要天文仪器之一﹐一般是每秒摆动一次的摆钟﹐准确度远比一般优良的时钟为高﹐通常放在真空的玻璃罩﹐装在恒温的地下室里。
- 天文院tiān wén yuàn
1.宋代设置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机构。
- 天文馆tiān wén guǎn
专门传播天文知识的科学普及机构。主要设备有投映天象仪、小型天文望远镜及各种天文教学用具等。世界第一个天文馆于1928年在德国慕尼黑建立。国第一个天文馆于1957年在北京建立。
- 天斋tiān zhāi
1.天上所设斋食;天上的筵席。
- 天方tiān fāng
1.原指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后泛指阿拉伯。
- 天方国tiān fāng guó
1.指阿拉伯国家。明费信《星槎胜览后集》等载有天方国。参见"天方"。
- 天方夜谭tiān fāng yè tán
比喻虚诞、离奇的议论。
- 天方教tiān fāng jiào
1.伊斯兰教在国的旧称。明代称阿拉伯为天方﹐伊斯兰教创于阿拉伯﹐故名。
- 天施tiān shī
1.谓天所施设。
- 天斾tiān pèi
1.帝王仪仗的旗帜。借指皇帝。
- 天旋tiān xuán/xuàn
1.天体旋转。常用以形容气势雄伟或景象壮观。 2.比喻皇帝出巡。 3.比喻巨大变动﹐常与"地转"连用。参见"天旋地转"。
- 天旋地转tiān xuán dì zhuàn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 天族tiān zú
1.皇族。
- 天无二日tiān wú èr rì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tiān wú èr rì,tǔ wú èr wáng
日:太阳;土:国土。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天无二日,民无二王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
天上不能同时有两个太阳,老百姓不能同时有两个君主。比喻事物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常比喻一国不能有两个国君。
- 天无宁日tiān wú níng rì
宁:安宁。国家动荡而没有太平的时候。
- 天无絶人之路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
1.谓人的处境濒临绝望时﹐上天总会给以出路。
- 天无绝人之路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
- 天日tiān rì
1.天空和太阳﹐有时偏指太阳。 2.喻天理或光明。 3.喻帝王。
- 天日不懂tiān rì bù dǒng
比喻没有知识。
- 天旨tiān zhǐ
1.天子的旨意。
- 天旱tiān hàn
1.谓久不雨。
- 天时tiān shí
1.天道运行的规律。 2.指时序。 3.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4.犹天命。 5.气候。 6.时候。
- 天时不如地利tiān shí bù rú dì/de lì
散文篇名。载《孟子·公孙丑下》,篇题后人所加。文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著名论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全文多用排比、层递,雄辩有力,一气呵成。
- 天时地利人和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 天明tiān míng
1.犹天命;天道。 2.天之光辉。指日﹑月﹑星等。 3.谓天生的视觉能力。 4.谓天赋智慧。 5.尊称帝王。 6.天亮。
- 天昏地惨tiān hūn dì cǎn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 天昏地暗tiān hūn dì àn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 天昏地黑tiān hūn dì hēi
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
- 天星tiān xīng
1.星。 2.方言。秤星。
- 天显tiān xiǎn
1.指上天显示的意旨。
- 天晓得tiān xiǎo dé/děi/de
1.表示难以理解或无法说明。
- 天景tiān jǐng
1.天气;天色。
- 天晷tiān guǐ
1.日﹐太阳。
- 天智tiān zhì
1.天赋的智慧。 2.美玉名。
- 天曹tiān cáo
1.道家所称天上的官署。 2.指仙官。
- 天有不测风云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dì yǒu dàn xī huò fú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zàn shí huò fú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天朗气清tiān lǎng qì qīng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 天望tiān wàng
1.谓人始死﹐望天而招魂。 2.上天的期望。
- 天朝tiān zhāo/cháo
1.朝廷的尊称。 2.封建王朝对外亦自称"天朝"。 3.太平天国自称"天朝"。
- 天朝田亩制度tiān zhāo/cháo tián mǔ zhì dù/duó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废除封建买卖婚姻。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 天期tiān qī/jī
1.上天规定的时期。古人行事常委之天命﹐故称。 2.指时序适于作某事的时机和气候条件。 3.指皇帝规定的期限。
- 天末tiān mò
1.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 天末凉风tiān mò liáng fēng
天末:天的尽头;凉风:特指初秋的西南风。原指杜甫因秋风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挚友李白。后常比喻触景生情,思念故人。
- 天术tiān shù/shú/zhú
1.犹天道。
- 天机tiān jī
天的机密。多比喻重要而不可泄露的秘密:一语道破天机|欲言直恐泄天机。
- 天机不可泄漏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òu
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
- 天机不可泄露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
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同“天机不可泄漏”。
- 天机云锦tiān jī yún jǐn
天上织出的锦绣。比喻诗文华美精妙,浑成自然。
- 天杀tiān shā
1.谓天性残酷。 2.谓为上天所杀。
- 天杀的tiān shā de
1.詈词。犹言该死的。
- 天权tiān quán
1.天子之权﹐君权。 2.天帝的权力。 3.天赋的﹑应有的权利。 4.星名。北斗七星的第四星。
- 天材tiān cái
1.天才。 2.天然的资源物产。 3.天然之质。
- 天条tiān tiáo/tiāo
1.旧谓上天的律令﹑法规。 2.太平天国称所定禁令法规为天条。
- 天来大tiān lái dà/dài/tài
1.形容极大。
- 天杪tiān miǎo
1.犹天际。
- 天杭tiān háng
1.银河。
- 天杯tiān bēi
1.谓天子宴饮所用之杯。
- 天极tiān jí
1.自然之道。 2.天道的极限。 3.古代指天的南北两极。 4.犹天边。 5.星名。即北极星。
- 天构tiān gòu
1.天然构成。
- 天枝tiān zhī/qí
1.皇族后裔。
- 天枢tiān shū
1.星名。北斗第一星。 2.比喻国家的央政权。 3.唐延载元年武则天所立自纪功德的柱子。开元初诏令毁之。 4.人体经穴名。
- 天枪tiān qiāng
1.星宿名。
- 天柄tiān bǐng
1.天子的权柄。
- 天柱tiān zhù
1.古代神话的支天之柱。 2.比喻负重任者。 3.耳的别名。 4.山名。在山东平度县北。 5.山名。又名霍山。在今安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 6.山名。在浙江省余杭县北。 7.山名。陕西岐山的别名。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 天柱山tiān zhù shān
又称“潜山”、“皖山”。在安徽省潜山县西北。主峰天柱峰,海拔1485米。奇峰峻峭,有四十二峰、十六岩、二十五洞、十三井、七关、八池、四十八寨等胜景。有三祖寺、马祖庵、渡仙桥、炼丹台等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天标tiān biāo
1.犹天末。
- 天根tiān gēn
1.星名。即氐宿。东方七宿的第三宿﹐凡四星。 2.自然之禀赋﹑根性。 3.星相术士谓人之足后跟。
- 天格tiān gé
1.指天赋的品质﹑格调等。
- 天桥tiān qiáo
1.古代军队攻城用的桥形木架。 2.火车站里为便利旅客横过铁路而架设的跨越站台间轨道的桥。亦指都市热闹街区为了便于行人穿越马路而在马路上空架设的桥。 3.一种体育运动设备﹐高而窄﹐形状略象独木桥﹐两端有梯子。 4.地名。在北京市永定门内。清末逐渐形成为民间艺人集演出的地区。 5.指王良五星。因其形如天上之桥﹐故名。
- 天梁tiān liáng
1.汉宫殿名。在建章宫内。 2.星名。
- 天梭tiān suō
1.天上织女所用之梭。
- 天梯tiān tī
也称“平梯”、“横梯”。体育器材之一。梯长3~5米,宽40厘米,梯间横杠间隔25厘米。梯横架于高2~2.40米的架上。可作攀爬、悬垂移行等练习。
- 天械tiān xiè
1.喻名位官禄等。以其对人的束缚犹如无形枷锁﹐故谓"天械"。
- 天棘tiān jí
1.即天门冬。唐杜甫《巳上人茅斋》诗:"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杨伦笺注引《学林新编》:"'天棘蔓青丝'﹐盖天门冬﹐亦名天棘。其苗蔓生﹐好缠竹木上﹐叶细如青丝﹐寺院庭槛多植之可观。"参阅宋朱翌《猗觉寮杂记》。一说天棘指杨柳。见宋惠洪《冷斋夜话》。
- 天棚tiān péng
1.在户外用竹木席幔等搭起的棚﹐用以遮蔽风雨日光。 2.在房内屋顶或楼板下加建的一层东西﹐用木板或木条﹑苇箔等做成﹐有保温﹑保净﹑隔音﹑美观等作用。
- 天植tiān zhí
1.犹心志。心意。 2.自然赋予;天生具备。
- 天槎tiān chá
1.古代神话指可在天地间往来的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 天横tiān héng/hèng
1.古星名。即天潢。
- 天欃tiān chán/zhàn
1.彗星名。
- 天正tiān zhèng
1.周历建子﹐以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之月为岁首﹐古人以为得天之正﹐故称。 2.指冬至。
- 天正节tiān zhèng jié
1.道教定二月一日为天正节。
- 天步tiān bù
1.天之行步。指时运﹑国运等。 2.谓天体星象的运转。
- 天步艰难tiān bù jiān nán
天步:旧指国运、时运。意指国运艰难。
- 天殃tiān yāng
1.天降的祸殃。
- 天殛tiān jí
1.上天的诛罚。
- 天毒tiān dú/dài
1.古国名。或以为即天竺(印度的古称)。 2.指印度。
- 天毕tiān bì
1.星名﹐即毕星。
- 天民tiān mín
1.指贤者。因其明乎天理﹐适乎天性﹐故称。 2.指人民;普通人。
- 天氓tiān méng/máng
1.天之生民。黎民百姓。
- 天气tiān qì
指较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暖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各地天气各不相同,此晴彼雨,此暖彼寒;即使在同一地区内,也会晴雨冷暖交替不停。由大气环流运动造成天气的变化。
- 天气图tiān qì tú
显示一定时刻广大地区天气实况和天气形势的图。是将各地气象站在规定时刻内观测到的天气实况填入图,绘制等值线,分析天气系统的气象专用图。分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两大类。各地气象台根据天气图,可看出各地天气状况和天气系统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趋势,经分析,可作出天气预报。
- 天气形势tiān qì xíng shì
1. 表示高低空环流状况和高、低气压及锋面等天气系统的分布概况。能显示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演变趋势。是各级气象台、站作好天气预报的依据。
- 天气预报tiān qì yù bào
气象台(站)预先发出关于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变化和趋势的报告。气象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卫星、雷达等)收集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气象资料,根据天气演变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然后作出大范围的天气预报。气象站、哨根据大范围天气预报,结合本地区地形、天气特点、群众测天经验,作出单站补充预报。可分为短期、期和长期预报。
- 天水市tiān shuǐ shì
在甘肃省东部、渭河南岸、陇海铁路线上。地处甘、陕、川三省交通要冲。为国历史文化名城。1950年设市。人口110.93万(1995年)。工业发达。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名胜古迹有麦积山石窟、伏羲庙、玉泉观、祁山堡等。
- 天水碧tiān shuǐ bì
1.浅青色。相传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女染衣作浅碧色﹐经露水湿染﹐颜色更好﹐故名。
- 天汉tiān hàn
1.天河。 2.汉朝之美称。《汉书.萧何传》载刘邦被立为汉王﹐萧何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
- 天江tiān jiāng
1.星名。 2.指天河。
- 天池tiān chí
1.海。 2.天上仙界之池。 3.指山顶之池。 4.星名。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承浆"。
- 天沟tiān gōu
1.屋面和屋面接连处或屋面和高墙接连处用以引泄雨水的沟槽。
- 天河tiān hé
1.即银河。 2.星名。
- 天泉tiān quán
1.星名。 2.池名﹐也称"天渊"。有二:一在洛阳东﹐为晋人游宴之地。《初学记》卷四引晋陆翙《邺记》:"华林园千金堤,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又引晋戴延之《西征记》:"天泉之南,有东西沟,承御沟水。水之南有积石坛,云三月三日御坐流杯之处。"一在江宁﹐为南朝宋元嘉年间造。唐柳宗元《为王京兆贺嘉莲表》:"香激大王之风,影耀天泉之水。"按,《宋书.符瑞志下》:"元嘉二十一年六月丙午,华林园天渊池二莲同干,园丞陈袭祖以闻。"柳表所云天泉,即此天渊池。
- 天法tiān fǎ
1.上天的法度。 2.太平天国称所定的法规。
- 天波tiān bō
通常指射向空经电离层反射或散射而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由于电离层经常变化,天波传播情况不很稳定,但传播距离可以很远。天波传播是目前短波无线电通信和广播所采用的主要传播方式。
- 天泣tiān qì
1.谓无云而雨。
- 天泽tiān zé/shì
1.喻上下﹑尊卑。语出《易.履》:"上天下泽"。 2.上天的恩泽。 3.谓天子的恩泽。
- 天津tiān jīn
1.银河。 2.指天津桥。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
- 天津大学tiān jīn dà xué
国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天津。创建于1895年,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改名北洋大学,1951年改现名。设有机械制造工程、精密仪器工程、热能工程、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等系。
- 天津学生会联合报tiān jīn xué shēng huì/kuài lián hé/gě bào
1919年7月创刊于天津。周恩来主编。初为日报,后为三日刊。因宣传爱国反帝思想,曾遭北洋军阀查禁。1920年初停刊。
- 天津市tiān jīn shì
简称“津”。央直辖市。在国东部偏北。面积1.13万平方千米。人口898.5万(1995年)。1928年设市。地处渤海西岸,海河五大支流汇合处。全境除北端外,都在华北平原。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以机械、轻纺和化学为主。华北地区的陆海联运枢纽。天津港为国主要外贸港口之一,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有盘山、独乐寺等名胜古迹。
- 天津快板tiān jīn kuài bǎn
1.曲艺的一种。是解放后在天津时调的大数子调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新曲种。在群众业余曲艺演唱的实践﹐对原有曲调加以改革﹐形成较为自由活泼﹐又有韵律节奏的朗诵体曲艺。句式通常为五字句和七字句。演员自击竹板﹑节子演唱﹐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等。曲目都为短篇。
- 天津新港tiān jīn xīn gǎng
旧称“塘沽新港”。在海河口外北岸,临渤海。天津港的主体。国最大的人工港。
- 天津条约tiān jīn tiáo/tiāo yuē/yāo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 天津桥tiān jīn qiáo
1.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
- 天浆tiān jiāng/jiàng
1.天上的饮料﹑浆汁。 2.喻指甘美的饮料﹑浆汁。 3.甜石榴的别名。
- 天浔tiān xún
1.天涯。
- 天浮tiān fú
1.古战具﹐用以渡水。
- 天海tiān hǎi
1.喻浩渺的天空。 2.形容相距极远。 3.星名。在牵牛星南坎星间。不在二十八宿之列。
- 天涯tiān yá
涯:边际。形容极远的地方:同是天涯沦落人。
- 天涯咫尺tiān yá zhǐ chǐ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 天涯地角tiān yá dì jiǎo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 天涯比邻tiān yá bǐ lín
虽然相隔极远,但近如邻居一样。
- 天涯海角tiān yá hǎi jiǎo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 天涯若比邻tiān yá ruò bǐ lín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 天清tiān qīng
1.天气清朗。
- 天清日白tiān qīng rì bái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 天清气朗tiān qīng qì lǎng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 天渊tiān yuān
1.高天和深渊。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2.比喻相隔极远﹐差别极大。 3.星名。
- 天渊之别tiān yuān zhī bié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 天渊之差tiān yuān zhī chā
差:判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 天渊之隔tiān yuān zhī gé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 天渊悬隔tiān yuān xuán gé
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 天游tiān yóu
1.谓放任自然。 2.指帝王的游幸活动。 3.谓在天空遨游。
- 天漏tiān lòu
1.谓雨量过多。
- 天演tiān yǎn
1.谓自然进化。
- 天演论tiān yǎn lùn
书名。严复译述自英国赫胥黎所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分上下卷。附有按语并作序,表达他自己的见解。1895年译成。对当时的维新变法运动起过积极作用,为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著作的书。
- 天潢tiān huáng/guāng
1.星名。 2.即天河。 3.皇族﹐帝王后裔。 4.古代作战渡水用的大船。
- 天潢贵胄tiān huáng guì zhòu
天潢:皇族,宗室;贵胄:地位高贵的后代。旧时泛指皇族宗室子孙。
- 天火tiān huǒ
1.由雷电或物体自燃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大火。
- 天灯tiān dēng
1.旧时新年前后﹐民间有在高处悬挂灯盏之俗﹐此灯彻夜通明﹐谓之"天灯"。 2.旧时寺庙﹑商店门前常年悬挂的灯盏。
- 天灵tiān líng
1.天上的神灵。 2.指天灵盖。
- 天灵盖tiān líng gài/gě/hé
1.指人或某些动物的头顶的骨头。 2.泛指头颅。
- 天灶tiān zào
1.古代兵家称大谷之口。
- 天灸tiān jiǔ
1.旧俗以朱水点额或身以去病灾﹐谓天灸。 2.药名。石龙芮的一种。
- 天灾tiān zāi
1.天降的灾祸;自然灾害。
- 天灾人祸tiān zāi rén huò
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 天灾地变tiān zāi dì biàn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 天灾地妖tiān zāi dì yāo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
- 天灾地孽tiān zāi dì niè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 天灾物怪tiān zāi wù guài
天地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古人迷信,认为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警告。
- 天烖tiān zāi
1.天灾。烖﹐同"灾"。
- 天烛tiān zhú
1.天然的光明。
- 天然tiān rán
自然生成的;非人工造作的:天然造就|天然的石洞。
- 天然气tiān rán qì
一般指地层的碳氢化合物可燃气体。只有聚集成气藏时方有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广义上泛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切气体,狭义的仅指油气田的气体。
- 天然气化工tiān rán qì huà/huā gōng
化学工业分支之一。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天然气通过净化分离和裂解、蒸汽转化、氧化、氯化、硫化、硝化、脱氢等反应可制成合成氨、甲醇及其加工产品(甲醛、醋酸等)、乙烯、乙炔、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硝基甲烷等。
- 天然痘tiān rán dòu
1.指天花。
- 天然纤维tiān rán xiān/qiàn wéi
纺织纤维的一个大类。自然界生长的或存在的纺织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如棉、麻等)、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等)和矿物纤维(如石棉等)。
- 天爱tiān ài
1.天生的仁爱。
- 天爵tiān jué
1.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因德高则受人尊敬﹐胜于有爵位﹐故称。 2.天子所封的爵位;朝廷官爵。
- 天父tiān fù/fǔ
1.谓天子。 2.尊称父亲。 3.太平天国以天父称上帝。
- 天爷tiān yé
1.旧时以天有意志﹐主宰一切﹐俗呼为"天爷"。
- 天牎tiān chuāng
1.见"天窗"。
- 天牕tiān chuāng
1.见"天窗"。
- 天牛tiān niú
1.鞘翅目昆虫的一科。常见的有两种:一种身体较小﹐黑色而有光泽﹐翅上有白色星点﹐叫星天牛;另一种身体较大﹐黑褐色﹐密生灰黄色绒毛﹐叫褐天牛。天牛的幼虫蛀食玉米﹑高粱﹑甘蔗﹑苹果﹑桑﹑柳等植物的茎。
- 天牝tiān pìn
1.指海。
- 天牢tiān láo
1.指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易入难出之地。 2.指设置在京由朝廷直接掌管的牢狱。 3.星名﹐即贯索。
- 天牧tiān mù
1.为天牧民者。指掌管政事的统治者。
- 天物tiān wù
1.谓鸟兽草木等大自然的物产。
- 天狐tiān hú
1.道术通天的仙狐。
- 天狗tiān gǒu
1.传说兽名。 2.星名。
- 天狱tiān yù
1.天然的牢狱。亦喻地形的险恶。 2.天上的监狱。古代星占家以天象附会人事﹐故有此称。
- 天狼tiān láng
1.星名。天空非常明亮的恒星。属于大犬座。有一个伴星﹐用望远镜可以看见。古以为主侵掠。《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王逸注:"天狼﹐星名﹐以喻贪残。"后以"天狼"比喻残暴的侵略者。
- 天狼星tiān láng xīng
1.星名。详"天狼"。
- 天王tiān wáng
1.天子。春秋时特指周天子。 2.称帝王。 3.指诸侯。 4.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势的人。 5.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称号。 6.印度宗教传说的天界之王。佛教称护法神为天王﹐如毗沙门天王﹑四天王。
- 天王下界tiān wáng xià jiè
天王:迷信的一种天神;下界:从天上来到人间。比喻极其威严的吏役。
- 天王堂tiān wáng táng
1.相传唐天宝七载﹐安西守城将领奏有毗沙门天王现形助守﹐于是命令各道节镇﹐在州府城西北角各立天王像。后来军营内也设立天王堂。《水浒传》第九回有林冲发配沧州﹐看守牢城营天王堂事。参阅宋赞宁《僧史略》下﹑庞元英《谈薮》﹐清赵翼《陔馀丛考.天王堂》。
- 天王星tiān wáng xīng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七颗行星。1781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与太阳平均距离28.69亿千米。直径51800千米,平均密度1.24克/立方厘米,质量8.742×10^28克。公转周期84.01年,自转周期23.9小时,为逆向自转。表面温度约-180°c。有磁场、光环和十五颗卫星。
- 天王老子tiān wáng lǎo zǐ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 天玺tiān xǐ
1.指汉元后进宫前获得并珍藏的奇异白石。
- 天珍tiān zhēn
1.指极其珍奇之物。
- 天球tiān qiú
为研究天体在天空的位置及运动而引入的一个假想圆球。尽管观测者离天体距离远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这个圆球的球面上。
- 天球仪tiān qiú yí
天球模型。由圆球和圈架组成。球体可转动,球面上绘有亮星、星座及天球坐标系的标志和度数。刻有方位度数的圈架代表地平圈。架圈直径两端有槽,可插代表子午圈的半圆环,环上刻有自地平0°到天顶90°的标志。
- 天理tiān lǐ
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上合天理,下顺民情。
- 天理不容tiān lǐ bù róng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 天理人情tiān lǐ rén qíng
天理:天性。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泛指情理。
- 天理人欲tiān lǐ rén yù
简称“理欲”。天理,指纲常伦理;人欲,指人们的生活欲望。宋代程朱理学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要人们放弃生活欲望,绝对遵守封建伦理教条。后来进步的思想家都反对这一禁欲主义的观点。
- 天理教tiān lǐ jiào/jiāo
1.又称"八卦教"。为白莲教支派之一。十八世纪白莲教起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织而成﹐曾传布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 天理昭彰tiān lǐ zhāo zhāng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天理昭昭tiān lǐ zhāo zhāo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天理昭然tiān lǐ zhāo rán
昭然: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天理良心tiān lǐ liáng xīn
天理:天性。指人的天性和善心。多用于发誓,表示凭天性和善心行事。
- 天理难容tiān lǐ nán róng
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
- 天琛tiān chēn
1.天然出产的珍宝。
- 天瑞tiān ruì
1.上天降下的祥瑞。
- 天璞tiān pú
1.未经雕琢的璞玉。比喻人的本性。
- 天瓢tiān piáo
1.神话传说天神行雨用的瓢。
- 天生tiān shēng
1.天然生成。 2.犹言命定。
- 天生一对tiān shēng yī duì
指生来就注定为一对。
- 天生丽质tiān shēng lì zhì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 天生僊tiān shēng xiān
1.称进士考试及第一甲三人。
- 天生地设tiān shēng dì shè
犹天造地设。
- 天生天化tiān shēng tiān huà
指天然生就。
- 天生天杀tiān shàng tiān shā
指自生自化,自生自灭。
- 天生子tiān shēng zǐ
1.指私生子。
- 天生尤物tiān shēng yóu wù
尤物:特殊的人物,多指美女。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 天生桥水电站tiān shēng qiáo shuǐ diàn zhàn
红水河梯级电站之一。在广西、贵州交界处的南盘江段。一级电站。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年发电量52亿千瓦小时。二级电站装机容量132万千瓦,年发电量50.5亿千瓦小时。第一台机组于1992年发电。
- 天田tiān tián
1.帝王之籍田。 2.古时西北边塞用作侦察敌人出入踪迹的沙田。 3.星名。
- 天甲经tiān jiǎ jīng
1.指天文历算﹑阴阳五行之类的书。 2.喻谎言。
- 天申节tiān shēn jié
1.南宋以高宗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
- 天电tiān diàn
1. 大气的电现象。
- 天男tiān nán
1.天上男仙。称美男子。
- 天界tiān jiè
1.犹天际。 2.佛教语。十界之一。包括六欲天﹑四禅天和四空天。 3.犹上界。
- 天畔tiān pàn
1.犹天边;天际。常用以形容很远的地方。
- 天疮tiān chuāng
1.旧称天花。
- 天疾tiān jí
1.先天的疾病。
- 天癸tiān guǐ
1.即元阴﹐肾精。促进生殖功能的一种物质。癸﹐五行属阴水。 2.专指女子月经。
- 天皇tiān huáng
日本皇帝的称号。公元5世纪时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大化改新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央集权制。到了幕府时代,形同虚设。19世纪明治维新后,成为握有绝对权力的专制君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谓天皇的“神圣性”被否定,天皇成为日本国家的象征。
- 天监tiān jiān/jiàn
1.上天的监视。 2.指皇帝的鉴察。
- 天盖tiān gài/gě/hé
1.天。天圆如车盖覆于地上﹐故称。语出《淮南子.原道训》:"以天为盖﹐以地为舆。"
- 天盘tiān pán
1.堪舆家所用的罗盘。以十二支为十二宫﹐每宫双山共二层﹐一左旋以应天运﹐一右转以应天度﹐以为格龙及消砂纳水之用者﹐谓之天盘。参阅《古今图书集成》卷六五一《堪舆》载《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浮针方气之图说》。 2.术数家以天上十二辰分野﹐随时转移﹐动而无常﹐也称天盘。参阅《古今图书集成》卷七○八《术数》载《奇门遁甲.天盘星图》。
- 天目山tiān mù shān
在浙江省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长130千米。分东、西天目山,海拔分别为1479米和1587米。山高水秀,多奇峰怪石。有仙峰远眺、平溪夜月、玉剑飞桥、莲花石座、悬崖瀑布及禅源寺、狮子口、西关龙潭等胜景,为浙西名胜。
- 天相tiān xiāng/xiàng
1.上天佑助。
- 天相吉人tiān xiàng jí rén
相:帮助,保佑;吉人:善人。迷信的人认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 天眚tiān shěng
1.天灾。古代天人相应之说﹐以地震﹑风雷﹑星变﹑日食等﹐皆为上天垂戒﹐视为灾异。
- 天真tiān zhēn
①心地纯洁直率:天真烂漫|天真无邪。②头脑简单,容易受骗的人:天真的想像|你太天真了。
- 天真无邪tiān zhēn wú xié
邪:不正当。心地善良纯洁,没有不正当的想法。
- 天真烂慢tiān zhēn làn màn
1. 性情纯洁无瑕,真率而可爱。
- 天真烂漫tiān zhēn làn màn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 天真烂熳tiān zhēn làn màn
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同“天真烂漫”。
- 天真烂缦tiān zhēn làn màn
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单纯、纯真自然、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 天眷tiān juàn
1.上天的眷顾。语出《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2.指帝王对臣下的恩宠。
- 天眼tiān yǎn
1.佛教所说五眼之一。又称天趣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2.指天神之眼。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诗文常用以指月亮。
- 天眼开tiān yǎn kāi
1.犹言苍天有眼﹐谓将奖善罚恶。
- 天眼通tiān yǎn tōng/tòng
1.佛教所谓六通之一﹐谓具无所不见的神通。
- 天睠tiān juàn
1.上天的眷顾。 2.皇帝的眷爱。
- 天督tiān dū
1.印度的古称。
- 天睿tiān ruì
1.天生睿智。
- 天瞩tiān zhǔ
1.天子的垂爱关注。
- 天矜tiān jīn/qín/guān
1.皇帝的怜悯。
- 天矢阴tiān shǐ yīn
1.矛神的异名。
- 天知地知tiān zhī dì zhī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也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tiān zhī/zhì dì/de zhī/zhì nǐ zhī/zhì wǒ zhī/zhì
1. 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
-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
言除天地你我以外,没有别人知道。
- 天知道tiān zhī/zhì dào
1.表示难以理解或无法分辨。
- 天碧tiān bì
1.青碧如天空之色。
- 天磬tiān qìng
1.道家叩齿法。
- 天社tiān shè
1.星名。 2.虫名。
- 天祅tiān yāo
1.见"天夭"。
- 天祉tiān zhǐ
1.天赐的福祉。
- 天祚tiān zuò
1.上天赐福。 2.皇位﹐国统。 3.指天子。
- 天神tiān shén
1.指天上诸神﹐包括主宰宇宙之神及主司日月﹑星辰﹑风雨﹑生命等神。 2.泛指神仙。
- 天神天将tiān shén tiān jiàng
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 天祥tiān xiáng
1.指天时和顺。 2.上天所示祥瑞。 3.上天所赐福祉。
- 天祸tiān huò
1.上天降下的祸殃。
- 天禀tiān bǐng
亦作“天稟”。天赋;天性。
- 天禄tiān lù
1.天赐的福禄。《书.大禹谟》:"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常指帝位。 2.俸禄。 3.传说兽名。汉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 4.汉代阁名。后亦通称皇家藏书之所。 5.酒的代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之美禄。"
- 天禄大夫tiān lù dà/dài/tài fū/fú
1.指酒。
- 天禄辟邪tiān lù bì/pì xié/yá/yé/yú/xú
1.传说两种兽名。汉人雕石为像﹐置于墓前。
- 天禄阁tiān lù gé
1.汉宫藏书阁名。汉高祖时创建﹐在未央宫内。
- 天福tiān fú
1.上天所赐之福。
- 天离tiān lí
1.古代兵家称草木茂密如罗网的地形。
- 天秉tiān bǐng
1.犹天禀﹐天赋。
- 天秋tiān qiū
1.谓天行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
- 天秤tiān chèng
1.衡器。即天平。
- 天秩tiān zhì
1.上天规定的品秩等级。谓礼法制度。 2.指君位。 3.爵位﹐俸禄。
- 天穹tiān qióng
穹:高起成环形的。像覆盖着地面的天空:高远的天穹|天穹是那样的深邃弘大。
- 天空tiān kōng/kòng/kǒng
1.谓天际空阔。 2.日月星辰罗列的广大空间。
- 天空实验室tiān kōng/kòng/kǒng shí yàn shì
美国第一个轨道空间站。1973年5月14日发射。轨道高度430千米。呈圆柱形,长35米,直径7米,重约77.5吨。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工作室,下层为生活室。主要任务是考察长期的空间飞行对人体的影响,观测太阳、彗星和地球资源,空间冶金试验等。发射后,于同年5月25日、7月28日和11月16日先后有三批(每批三名)宇航员由“阿波罗”号载人飞船送入天空实验室,分别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八、五十九和八十四天。1979年7月11日提前进入大气层坠毁。
- 天空海阔tiān kōng hǎi kuò
①指天地广阔。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
- 天穿tiān chuān
1.南方民间节日。
- 天突tiān tū
1.穴位名。约在喉下四寸处。
- 天窍tiān qiào
1.谓天然的颖悟。
- 天窗tiān chuāng
1.亦作"天?"。亦作"天牕"。亦作"天牎"。 2.设在屋顶上用以透光和通风的窗子。 3.指山崖﹑洞窟顶部透光的缝隙。 4.比喻报纸版面局部删除后留下的成块空白。
- 天章tiān zhāng
1.犹天文。指分布在天空的日月星辰等。 2.指帝王的诗文。 3.泛指好文章。
- 天章阁tiān zhāng gé
1.宋宫藏书阁名。始建于宋真宗天禧四年﹐翌年成。座落会庆殿西﹐龙图阁北。仁宗即位﹐专用以藏真宗御制文集﹑御书。置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等官。南渡后﹐又于临安大内后万松岭建天章阁。参见宋岳珂《愧郯录》卷十四。
- 天童寺tiān tóng sì
1.我国佛教"华五山"之一﹐属禅宗。在浙江省宁波市东天童山上。东晋时建。为浙东佛教名寺。寺宇建筑规模宏伟﹐附近峰峦峻拔﹐有瀑布飞泉﹐风景清幽。
- 天端tiān duān
1.春。 2.谓天地间首要的事物。
- 天竹tiān zhú
1.常绿灌木。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花小﹐白色﹐圆锥花序。果实球形﹐白色﹑淡红色或紫色。根﹑茎﹑果实均入药﹐根茎有清热﹑通经作用﹐果实有止咳﹑平喘作用。参见"南天竹"。 2.星名。参见"天英"。
- 天竺tiān zhú/dǔ
古代称印度:唐僧西下天竺。
- 天竺葵tiān zhú kuí
俗称“洋葵”、“石蜡红”。双子叶植物,牻牛儿苗科。多年生草本。叶圆形或肾形,有特殊气味。花白、红等色不一。国各地都有栽培,可供观赏,也常用来做光合作用的实验。
- 天笃tiān dǔ
1.印度的古称。
- 天笑tiān xiào
1.谓不雨而天空有电火。
- 天笔tiān bǐ
1.皇帝使用的笔。亦借指御批。
- 天符tiān fú
1.天的符命。 2.谓天廷的诏命。
- 天策tiān cè
1.星名。 2.帝王的谋略。 3.名号。唐高祖武德四年﹐加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天策上将"﹑"天策府"。
- 天策上将tiān cè shàng/shǎng jiāng/jiàng
1.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所加官号。
- 天策府tiān cè fǔ
1.唐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后所建的府邸。
- 天筭tiān suàn
1.见"天算"。
- 天箓tiān lù
1.道教谓天帝所授官爵。
- 天算tiān suàn
1.亦作"天筭"。 2.犹言天数。 3.天文历算的简称。
- 天篰tiān bù
1.天部。
- 天簧tiān huáng
1.比喻在静境感受到的自然音响。
- 天籁tiān lài
籁:从洞孔发出的声音。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音响:天籁无声|鼓角凌天籁,关山倚月轮。
- 天籁阁tiān lài gé
1.明嘉兴项元汴藏书阁名。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居士。与其兄笃寿(子长)都是著名的书画鉴赏家。所藏法书名画﹐都有天籁阁项墨林印记。刊有《天籁阁帖》。参阅清徐沁《明画录》卷四。
- 天籁集tiān lài jí
词集。元代白朴作。二卷。收词一百零四首。有的版本附《摭遗》,辑有作者的散曲。
- 天粟马角tiān sù mǎ jiǎo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 天粹tiān cuì
1.天之精粹。 2.谓天然纯粹。
- 天素tiān sù
1.天性。
- 天縡tiān zài/zēng
1.上天之事。 2.指朝廷政事。
- 天纪tiān jì/jǐ
1.指时日等。 2.上天之纪纲。借指国家法纪。 3.星名。属天市垣﹐凡九星。
- 天纲tiān gāng
1.天的纲维。 2.帝位之统系﹐王朝之世系。 3.朝廷的纲纪。 4.星名。
- 天纵tiān zòng/zǒng
1.亦作"天从"。天所放任﹐意谓上天赋予。后常用以谀美帝王。 2.闰月。
- 天纵多能tiān zòng duō néng
天纵:天所放任,意思是上天所赋予。旧指上天使之成为杰出的人物。
- 天线tiān xiàn
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常呈线状结构,并装在屋顶天空,故名。微波天线呈面状。按工作波段、方向性和结构形式可分成不同种天线。
- 天线放大器tiān xiàn fàng dà/dài/tài qì
用于天线与馈线间的超高频、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增强因接收距离太远而造成的较弱信号、补偿天线与电视机间传输距离的损耗以及共用天线系统保证分配器获得必需的输入功率,以提高接收质量。
- 天线馈线tiān xiàn kuì xiàn
收发设备和天线间传输高频电能的导体或导体组。频率较低时采用平衡馈线,分双线式和四线式;传送高频电流与微波信号时采用不平衡馈线,如高频电缆、同轴线、波导和微带线等。
- 天绅tiān shēn
1.自天垂下之带。多形容瀑布。
- 天经tiān jīng
1.天之常道。 2.天象。亦泛指天空。
- 天经地义tiān jīng dì yì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 天经地纬tiān jīng dì wěi
①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天绘tiān huì
1.亭名。
- 天统tiān tǒng
1."三统"之一。周正建子﹐称天统。 2.称建子之月。 3.天之统绪;天之正统。 4.指皇统﹐帝位。 5.犹天道﹐天理。
- 天绪tiān xù
1.天子的世系﹐皇统。
- 天维tiān wéi
1.天的纲维。 2.国家的纲纪。
- 天缘tiān yuán
1.天意促成的因缘﹑机缘。
- 天缘凑合tiān yuán còu hé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 天缘凑巧tiān yuán còu qiǎo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
- 天缘奇遇tiān yuán qí yù
旧指某些人相遇或男女结为夫妻,是天意所安排。也指事属巧合。
- 天网tiān wǎng
1.上天布下的罗网。 2.比喻朝廷的统治。 3.特指国家的法律。
- 天网恢恢tiān wǎng huī huī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shī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 天网烣恢,疏而不漏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1.谓天道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有漏失。比喻作恶者逃不出上天的惩罚。语出《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天罗tiān luó
1.犹天网。 2.古代兵家谓林木纵横的地形。 3.古代战具。
- 天罗地网tiān luó dì wǎng
天罗:张在空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 天罚tiān fá
1.上天的诛罚。旧时帝王自谓禀承天意行事﹐其诛罚不臣常以此为名。 2.旧称遇父母之丧。
- 天罡tiān gāng
1.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柄。 2.星命家指月内凶神。 3.道教称北斗丛星三十六星之神。
- 天罼tiān bì
1.即天毕。星名。
- 天羊tiān yáng/xiáng
1.药名。即雄黄。
- 天翁tiān wēng
1.谓天公。 2.笔记﹑小说的天神。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载张坚窃天翁车﹐乘白龙登天﹐天翁乘馀龙追之不及。
- 天翰tiān hàn
1.皇宫所藏翰墨。
- 天翻地覆tiān fān dì fù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 天老tiān lǎo
1.相传为黄帝辅臣。《韩诗外传》卷八:"﹝黄帝﹞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后因以指宰相重臣。
- 天老儿tiān lǎo ér/er
1.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人﹐由于体内色素缺乏﹐全身毛发生来就呈白色或淡黄色﹐皮肤呈白色或淡红色﹐眼睛怕见较强的光。
- 天老地荒tiān lǎo dì huāng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同“天荒地老”。
- 天老爷tiān lǎo yé
1.迷信的人认为天主宰一切﹐故俗呼天为天老爷。
- 天耳tiān ěr
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 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 天耳通tiān ěr tōng/tòng
1.佛教语。又称"天耳智证通"。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参见"天耳"。
- 天职tiān zhí
天定下的职责,即应尽的职责:保卫祖国是人的天职。
- 天聚tiān jù
1.天所聚合者。指一国之财产﹐人众。
- 天聪tiān cōng
1.上天赋予人的听力。 2.对天子听闻的美称。
- 天胤tiān yìn
1.天之后嗣。
- 天腊tiān là/xī
1.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
- 天膜tiān mó
1.犹天幕。指云层。
- 天至tiān zhì
1.出于天性﹐天生而成。
- 天良tiān liáng
1.天赋的善心;良心。
- 天良发现tiān liáng fā xiàn
天良:良心。指触发了善良之心而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 天色tiān sè/shǎi
1.天空的颜色。 2.借指时间早晩。 3.犹天气。
- 天节tiān jié
1.天运之节律﹑周期。 2.天然的节奏。 3.星名。
- 天花tiān huā
1.亦作"天华"。佛教语。天界仙花。 2.指雪。 3.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有疤痕﹐俗称"麻子"。本病现已消灭。
- 天花乱坠tiān huā luàn zhuì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 天花板tiān huā bǎn
1.室内的天棚。即承尘。
- 天苑tiān yuàn
1.天子的御苑。 2.星名。
- 天苞tiān bāo
1.谓河图。
- 天若有情天亦老tiān ruò yǒu qíng tiān yì lǎo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 天英tiān yīng
1.天空显现的美丽色彩。 2.星名。古人认为是预兆不祥的妖星。
- 天茁tiān zhuó
1.犹天生。茁﹐草始生。
- 天荆地棘tiān jīng dì jí
天地间布满荆棘,比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 天荒tiān huāng
1.边远荒僻。 2.指未经开辟的或荒芜的。 3.科考未出过及第人才﹐谓之"天荒"。
- 天荒地老tiān huāng dì lǎo
天荒秽,地衰老。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 天荫tiān yìn
1.指父亲的荫庇。
- 天菑tiān zī/zì/zāi
1.天灾。
- 天菩萨tiān pú sà
也称“英雄结”。彝族男子头饰。主要流行于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男子额前留一小撮2~3寸长方形头发,编成一至二条小辫,裹以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指向天空,以示英武,故称。源于原始的对天崇拜。
- 天营tiān yíng
1.星垣名。即紫微垣。
- 天葩tiān pā
1.非凡的花﹐常比喻秀逸的诗文。
- 天葬tiān zàng
藏族地区的一种葬法。人死后,将尸体分解喂鹰,以被食尽为吉祥。
- 天蓝tiān lán
1.象晴朗的天空的颜色。
- 天蓝色tiān lán sè/shǎi
1. 类似晴空的颜色。
- 天蓬tiān péng
1.天神名。
- 天藏tiān cáng/zàng
1.天然之府藏。指盐。 2.谓皇家之府藏。 3.佛教菩萨名。 4.指人的躯体。
- 天藻tiān zǎo
1.谓天仙所书文字。 2.称天子的文章。
- 天虾tiān xiā/há
1.龙虱和桂花蝉之类水生昆虫。为广西﹑广东居民爱食之品。
- 天蛇tiān shé
1.星名﹐即腾蛇星。 2.毒虫名。
- 天蛾tiān é/yǐ
1.昆虫名。体形肥大﹐口吻长﹐触角前端呈钩状。夜间飞行。多数对豆类﹑甘薯有害。常见的有甘薯叶天蛾﹑豆天蛾等。
- 天行tiān xíng/háng
1.天体的运行。 2.任自然而行。 3.犹天命。 4.指流行病。
- 天行时气tiān xíng shí qì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 天行病tiān xíng/háng bìng
1.时疫。
- 天行症候tiān xíng/háng zhèng/zhēng hòu
1.见"天行证候"。
- 天行证候tiān xíng/háng zhèng hòu
1.亦作"天行症候"。 2.谓时疫。
- 天街tiān jiē
1.星名。 2.京城的街道。
- 天衡tiān héng
1.天子的威权。 2.阵名。 3.天象名。
- 天衢tiān qú
1.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2.京都。 3.指京都的大路。 4.天之庇荫﹑福佑。衢﹐通"庥"。语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高亨注:"衢读为'庥'﹐庇荫。" 5.星名。
- 天衣tiān yī/yì
1.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 2.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3.帝王所着之衣。 4.喻指天空飘浮的云。
- 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 天表tiān biǎo
1.犹天外。 2.上天显示。 3.指天子的仪容。 4.指天生美好的仪容。
- 天衷tiān zhōng
1.天的善意。 2.皇帝的心意。 3.指天地四方的心。
- 天袠tiān zhì
1.见"天?"。
- 天裂地坼tiān liè dì chè
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tiān yào xià yǔ,niáng yào jià rén
比喻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天覆tiān fù
1.上天覆被万物。后用以称美帝王仁德广被。
- 天覆地载tiān fù dì zǎi
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 天视民视,天听民听tiān shì mín shì,tiān tīng mín tīng
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tiān shì zì wǒ mín shì,tiān tīng zì wǒ mín tīng
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 天角tiān jiǎo/jué
1.谓天之一隅。 2.犹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3.谓前额之央部位。
- 天解tiān jiě/jiè/xiè
1.谓悟解天意。
- 天讨tiān tǎo
1.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 天论tiān lùn/lún
1.犹天理。
- 天识tiān shí/zhì
1.犹本性。
- 天诏tiān zhào
1.皇帝的诏命。
- 天诔tiān lěi
1.帝王死后﹐臣下褒扬其事迹并确定谥号﹐以其至尊﹐故称天命以诔之﹐谓之"天诔"。语本《礼记.曾子问》:"唯天子称天以诔之。"
- 天诛tiān zhū
1.上天诛罚。 2.帝王的征讨或诛罚。
- 天诛地灭tiān zhū dì miè
诛:杀死。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 天话tiān huà
1.空话;大话。
- 天诫tiān jiè
1.天戒。
- 天语tiān yǔ/yù
1.上天之告语。 2.谓天子诏谕;皇帝所语。
- 天诱其衷tiān yuò qí zhōng
衷:内心。上天开导其心意,使之悔悟。
- 天谴tiān qiǎn
1.上天的责罚。 2.指帝王的责罚。
- 天豕tiān shǐ
1.星名。即奎宿。
- 天象tiān xiàng
1.《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运行等。古人常用以占吉凶。 2.气象﹐天气。
- 天象仪tiān xiàng yí
一种可演示日月星辰和多种天文现象的精密光学仪器。工作原理是通过若干能表示众多星体位置和亮度的打孔板,用特殊的放映机把星体映现在半球型天幕上,形成仿真的人造星空。
- 天貎tiān ní
1.天生的面貌。
- 天财tiān cái
1.自然财富。 2.天下的财物。
- 天质tiān zhì
1.天然资质;天性。
- 天贵tiān guì
1.指皇室的高贵地位。
- 天贶tiān kuàng
1.上天的恩赐。
- 天贶节tiān kuàng jié
1.宋代节日名。宋真宗大祥符四年正月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参阅《宋史.真宗纪三》﹑宋赵升《朝野类要.诸节》。
- 天贼tiān zéi
1.指违逆天意民心的坏人;巨贼。 2.星相术士所谓盗神。
- 天资tiān zī
天生的资质,指人的智能:天资聪颖|很高的天资。
- 天资卓越tiān zī zhuō yuè
非常优秀的天资。
- 天资雄厚tiān zī xióng hòu
具有想象或发明的天生的能力。
- 天赋tiān fù
个人生来所具有的生理特点。个人大脑的生理结构和禀赋的某些差别,是后天才智发展的物质基础。但人的聪明才智只能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形成。
- 天赋观念tiān fù guān/guàn niàn
指人生来就有的观念。古希腊柏拉图已有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儿明确提出这一观念。它否认观念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义者的反对。
- 天赐tiān cì
1.上天赐与。 2.天子的赏赐。
- 天赐之福tiān cì zhī fú
天赐的恩惠或怜悯的仁慈。
- 天赐良机tiān cì liáng jī
天给的好机会。
- 天赞tiān zàn
1.犹天佑。上天赞助。
- 天赤道tiān chì dào
延伸地球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 天赦tiān shè
1.谓上天或皇帝的赦宥。 2.丛辰名。为赦过宥罪之辰。谓天之生育﹐甲与戊;地之成立﹐子﹑午﹑寅﹑申。故以甲﹑戊配成天赦:春﹐戊寅;夏﹐甲午﹐秋﹐戊申;冬﹐甲子。参阅《协纪辨方书》。
- 天趣tiān qù/cù
自然的情趣。多指艺术品的韵味情趣:天趣盎然。
- 天足tiān zú
1.谓优裕﹐充足。 2.封建时代我国妇女有缠足陋习﹐清末始禁缠足﹐因谓未缠裹之天然足为天足。
- 天路tiān lù
1.天上的路。 2.指高远的路。 3.上天的法则。犹天道。 4.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规律。 5.指京都。 6.喻及第﹑出仕等。
- 天跸tiān bì
1.谓皇帝出行时的车驾。
- 天蹴tiān cù
1.犹天步。指时运。
- 天车tiān chē
1.神话传说羲和载日之车。 2.指天子所乘之车。 3.高丽国对国使者之称。 4.星名。即北斗星。或曰轸星为天车。 5.装在厂房的梁上﹐可以移动的起重机械。 6.引江河水上岸灌溉的一种大型水车。
- 天轨tiān guǐ
1.犹天道。
- 天转地转tiān zhuàn dì zhuàn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 天辟tiān bì/pì
1.天子﹐皇帝。
- 天边tiān biān
1.谓天空与地平线交会的远处。 2.犹言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3.指在皇帝左右。
- 天边外tiān biān wài
剧本。美国奥尼尔作于1920年。幻想去天边外生活的青年罗伯特和安于在家务农的哥哥安德鲁都爱着邻女鲁思。鲁思决定与罗伯特结婚,于是失恋的安德鲁离开农场去当海员。最后罗伯特经营农场失败,妻子怨气冲天。当安德鲁经商破产重返家园时,罗伯特已生命垂危。临终前,罗伯特眺望远方,说他即将得到旅行天边外的权利。
- 天运tiān yùn
1.犹天命;自然的气数。 2.天体的运转。
- 天违人愿tiān wéi rén yuàn
天:天意;违:违背。天意和人的愿望相违背。比喻事不遂心。
- 天造tiān zào
1.谓天之创始。语出《易.屯》:"天造草昧"。 2.引申指开创。 3.谓自然生成﹐对人为而言。 4.指皇帝。
- 天造地设tiān zào dì shè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 天造草昧tiān zào cǎo mèi
①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②指草创之时。
- 天逸tiān yì
1.天性放逸。 2.天然超绝。
- 天遂人愿tiān suì rén yuàn
遂:随,就。上天满足人的愿望。
- 天道tiān dào
1.犹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 4.气候﹐天气。 5.时光﹐时候。 6.局势﹐形势。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 天道人事tiān dào rén shì
天道:天理。人事:人力所能做到的事。天道人事不可违背。意谓大势所趋。
- 天道好还tiān dào hǎo huán
天道:天理;好:常常会;还:回报别人。旧指天可主持公道,善恶终有报应。
- 天道宁论tiān dào níng lùn
指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 天道恢恢tiān dào huī huī
恢恢:宽广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
- 天道无亲tiān dào wú qīn
亲:亲近。公正,不偏不倚。
- 天道无私tiān dào wú sī
指上天很公正,不偏不倚。
- 天道昭彰tiān dào zhāo zhāng
天道:天理;昭彰:明显。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天道酬勤tiān dào chóu qín
天道:天理;酬:报;勤:勤奋。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指下了苦功夫必然会有成就。
- 天遣tiān qiǎn
1. 强调痛苦的严酷,使人联想起天罚。
- 天遥地远tiān yáo dì yuǎn
比喻相差极大。
- 天邃tiān suì
1.极言相隔遥远。
- 天邑tiān yì
1.谓帝王之都。指京都。
- 天郄tiān qiè/xì
1.见"天隙"。
- 天郊tiān jiāo
1.古代祭天礼。 2.犹天边﹐指遥远的地方。
- 天部tiān bù
1.二十八宿在天空之部位。 2.谓设官列位如二十八宿。
- 天都tiān dū/dōu
1.天空。 2.帝王的都城。 3.星名。属于南方七星的星宿。 4.安徽黄山高峰名。
- 天酒tiān jiǔ
1.甘露。古人附会为仙酒。
- 天醉tiān zuì
1.《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剪诸鹑首。"李善注引虞喜《志林》曰:"喭曰:'天帝醉秦暴﹐金误陨石坠。'"后因以"天醉"比喻世事混乱。 2.谓不饮酒却兀然无知。
- 天醴tiān lǐ
1.指天降的甘露。亦谓天酿之醴酒。宋苏轼《人参》诗:"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亦用为醴酒之美称。
- 天野tiān yě
1.天空。
- 天量tiān liàng
指极大的数量:商厦在国庆期间创下销售~。
- 天録tiān lù
1.谓载名于典籍﹑图书。
- 天钟tiān zhōng
1.上天钟秀﹐上天所赋予。 2.见"天钟"。
- 天钥tiān yuè/yào
1.星座名。属斗宿﹐共八星。
- 天钧tiān jūn
1.亦作"天均"。 2.谓天然均平之理。 3.指极北之地。 4.比喻心。 5.指钧天广乐。神话的一种天界音乐。
- 天钩tiān gōu
1. 荒谬的事物,想象为从天上挂下来的钩子。
- 天钺tiān yuè
1.天子所用大斧。《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孔颖达疏引《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后用以比喻帝王的兵威。
- 天铎tiān duó
1.《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铎"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 天锋tiān fēng
1.星名。 2.喻兵戎。
- 天锡tiān xī
1.上天赐予。
- 天锤tiān chuí
1.古兵器名。
- 天镜tiān jìng
1.比喻监察天下的权力。 2.指月。 3.指月影。 4.湖面。
- 天长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 天长地老tiān cháng dì lǎo
犹天长地久。
- 天长地远tiān cháng dì yuǎn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
- 天长日久tiān cháng rì jiǔ
时间长,日子久。
- 天长节tiān cháng/zhǎng jié
1.唐玄宗的生日。据《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十七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燕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天宝七年"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节为天长节"。唐王维有《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诗。
- 天长观tiān cháng/zhǎng guān/guàn
1.古迹名。唐贺知章旧宅。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北。原名千秋观。参见"千秋观"。
- 天闉tiān yīn
1.指宫门。
- 天门tiān mén
1.天机之门。指心。 2.指鼻﹑口或天庭。 3.天宫之门。 4.指皇宫之门。 5.星名。东方七宿角宿之两星。即室女座53﹑69。 6.牌九赌博﹐庄家对面称天门。 7.草药名。
- 天门八翼tiān mén bā yì
1.晋陶侃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左翼。后位至八州都督。见《晋书.陶侃传》。
- 天门冬tiān mén dōng
1.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长。叶退化﹐由线形叶状枝代替叶的作用。块根纺锤形﹐簇生﹐肉质。医入药﹐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的功效。
- 天闪tiān shǎn
1.闪电。
- 天问tiān wèn
《楚辞》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从上古神话、历史人物、自然现象等诸方面向“天”发出质问,共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全篇多为四字句,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传说,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的博大知识和探索精神。
- 天闱tiān wéi
1.宫闱;宫廷。
- 天闲tiān xián
1.皇帝养马的地方。
- 天闺tiān guī
1.指内宫。
- 天阁tiān gé
1.尚书台。
- 天阃tiān kǔn
1.犹言天门。
- 天阉tiān yān
1.指男子性器官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
- 天阊tiān chāng
1.天上的门。 2.皇宫的大门。 3.指两峰对峙之处﹐因其形似门扉﹐故云。
- 天阍tiān hūn
1.天帝的守门人。 2.天宫之门。 3.帝王宫殿的门。
- 天阙tiān què/quē
1.天上的宫阙。 2.天子的宫阙﹐亦指朝廷或京都。 3.指两峰对峙之处。因其形似双阙﹐故称。 4.星名。
- 天阳tiān yáng
1.天之阳气。 2.指太阳。
- 天阴tiān yīn
1.谓天色阴沉。
- 天阵tiān zhèn
1.亦作"天陈"。阵法名。 2.指小说的所谓"天门阵"。 3.指仁义之师。
- 天阶tiān jiē
1.宫殿的台阶。多借指朝廷。 2.天宫的殿阶。 3.星名。
- 天阻tiān zǔ
1.高远﹐如天之阻隔。 2.犹天险。 3.高山。
- 天际tiān jì
1.天边。
- 天际真人tiān jì zhēn rén
1.天上仙人。
- 天陈tiān chén/zhèn
1.见"天阵"。
- 天陛tiān bì
1.天宫台阶。借指天上宫阙。 2.帝王宫殿之台阶。借指朝廷。
- 天除tiān chú
1.天帝殿前的阶级。
- 天险tiān xiǎn
1.谓天势高险。 2.地势高险之处;天然险要之地。
- 天陲tiān chuí
1.天边。
- 天陷tiān xiàn
1.指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带。
- 天隅tiān yú
1.犹天边。 2.指极远的地方。
- 天随tiān suí
1.随顺天然;纯任自然。 2.见"天随子"。
- 天随人原tiān suí rén yuán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
- 天随人愿tiān suí rén yuàn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事物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 天随子tiān suí zǐ
1.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号。
- 天隐tiān yǐn/yìn
1.称隐而不仕之最高境界。
- 天难tiān nán/nàn/nuó
1.天降的灾难。
- 天雄tiān xióng
1.药名。乌头块根上不生侧根者﹐性味主治与附子略同﹐而性更烈。
- 天雠tiān chóu
1.指国仇。
- 天雨tiān yǔ/yù
1.天降雨。
- 天雨粟tiān yǔ/yù sù
1.天降粟。古人传说天下将饿﹐则有此兆。 2.表示决无可能之词。
- 天霄tiān xiāo
1.天上的云气。 2.指天空。
- 天震地骇tiān zhèn dì hài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 天青tiān qīng
1.深黑而微红的颜色。
- 天韵tiān yùn
1.自然的风韵。 2.指皇帝所作诗文。
- 天顶tiān dǐng
1.指天空。
- 天颜tiān yán
1.天子的容颜。
- 天风tiān fēng
1.风。风行天空﹐故称。
- 天飞tiān fēi
1.语出《易.干》:"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以"天飞"喻升居高位﹐贵显得志。 2.喻践帝位。 3.语本《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后以"天飞"指天上的飞鸟。 4.远走高飞。
- 天食tiān shí
1.谓禀受于自然。
- 天饥tiān jī
1.天灾造成的饥荒。
- 天香tiān xiāng
1.芳香的美称。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3.指宫廷用的熏香;御香。 4.祭神﹑礼佛的香。 5.指美女。
- 天香国色tiān xiāng guó sè
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 天马tiān mǎ
1.骏马的美称。 2.传说兽名。 3.神马。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的奎宿。 5.螳螂的别名。
- 天马行空tiān mǎ xíng kōng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 天驷tiān sì
1.房宿的别名。 2.神马。喻有才能的人。
- 天骄tiān jiāo
1.见"天之骄子"。
- 天骥tiān jì
1.天马﹐神马。 2.骏马的美称。
- 天骨tiān gǔ/gū
1.星相家谓天庭多奇骨者﹐人物杰出。多指人的气度﹑格调而言。 2.称美诗文风骨。 3.指骏马的躯干。
- 天高听下tiān gāo tīng xià
指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 天高听卑tiān gāo tīng bēi
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 天高听远tiān gāo tīng yuǎn
指处于远离君王或央政权的地方,下情无径上达,上面也无从听得下面的呼声。
- 天高地下tiān gāo dì xià
①比喻尊卑有别。②比喻各种情势。
- 天高地厚tiān gāo dì hòu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 天高地远tiān gāo dì yuǎn
形容相隔极远。同“天高地迥”。
- 天高地迥tiān gāo dì jiǒng
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 天高日远tiān gāo rì yuǎn
比喻离君王很远。也指偏远的地方。
- 天高气清tiān gāo qì qīng
形容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 天高气爽tiān gāo qì shuǎng
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 天高气轻tiān gāo qì qīng
形容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 天高皇帝远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原指偏僻的地方,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 天鬻tiān yù
1.谓受自然的养育。
- 天鬼tiān guǐ
1.天和鬼。
- 天魔tiān mó
1.佛教语。天子魔之略称。为欲界第六天主。常为修道设置障碍。 2.道教指天上的魔怪。 3.泛指魔鬼。 4.乐舞名。
- 天魔外道tiān mó wài dào
外道:佛家语,指不合佛法的教度。指正统以外的的异端流派。
- 天魔舞tiān mó wǔ
1.元代宫廷乐舞。用于赞佛﹑宴享等。以宫女十六人﹐头垂辫发﹐戴象牙佛冠﹐身披缨络﹐扮成菩萨形象而舞﹐谓之天魔舞。参阅《元史.顺帝纪六》。
- 天鸡tiān jī
1.神话天上的鸡。 2.鸟名。即锦鸡。 3.虫名。《尔雅.释虫》:"螒﹐天鸡。"郭璞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 4.虫名。晋崔豹《古今注.鱼虫》:"绀蝶﹐一名蜻蛉……亦曰天鸡。" 5.星名。
- 天鸡壶tiān jī hú
1.古代饮器。又名鸡首壶。多系青瓷器。盘口有銴﹐壶嘴为鸡首形﹐故名。流行于晋唐时期。
- 天鹅tiān é
又称“鹄”。鸟纲,鸭科。羽毛纯白色,颈极长。夏季在国北方繁殖,秋季迁徙到南方各地越冬。为著名观赏鸟。国有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三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天鹅绒tiān é róng
1.一种起绒的丝织物或毛织物﹐也有用棉﹑麻做底子的。颜色华美﹐大多用来做服装或帘﹑幕﹑沙发套等。
- 天鹿tiān lù
1.传说灵兽名。一名天禄。
- 天麟tiān lín
1.天上的麒麟。
- 天麻tiān má
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其地下块茎为药。有息风、定惊的功用。可治眩晕眼黑、肝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等。
- 天黑tiān hēi
1.天色黑暗。 2.指黄昏时分。
- 天黥tiān qíng
1.对天真的斲伤。指仁义等对人的束缚。语本《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 2.痘疤。
- 天鼓tiān gǔ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 2.道家的一种法术。央牙齿上下相叩。 3.星名。
- 天鼠tiān shǔ
1.兽名﹐即猞猁孙。 2.蝙蝠的别名。
- 天齐tiān qí
1.谓天使整齐。 2.泉水名。 3.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后称东岳为天齐。
- 天齐王tiān qí wáng
1.东岳泰山神的封号。
- 天龙tiān lóng
1.天上的龙。 2.佛教语。谓诸天与龙神。 3.房宿第三星之名。 4.山名。在山西省太原县境。产硫磺。山壁有北魏拓跋氏所造凹形佛像﹐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部.蜈蚣》。
- 天龙八部tiān lóng bā bù
1.佛教分诸天﹑龙及鬼神为八部。因八部以天﹑龙二部居首﹐故曰天龙八部。